第10章
清晨微熹的光线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切割出细长的光带。林辰盘膝坐在床边的地板上,姿势标准,呼吸悠长而平缓。他闭着眼,脸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但眉宇间那份深沉的疲惫感已经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的沉静和专注。
昨晚那短暂却代价清晰的“思维加速”实验,像一盆冰水浇醒了他。心印的力量如同潘多拉魔盒,每一次开启都需要支付灵魂的“硬币”。但父亲关于“谐振点”的星舰工程思维,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了一条或许可行的、风险相对可控的探索路径。
他现在的目标明确而谨慎:利用心印赋予的“洞察入微”(思维加速的被动感知层面)能力,结合“谐振点”理论,尝试疏通另一处相对次要、但同样顽固的经脉节点——位于左手小指末端的“末阳关”。
选择这里,林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位置次要:末阳关主要关联小指灵活度和一些细微的气血传感,并非主干经脉,即使疏通失败或出现意外,对整体战力影响较小。
结构相对简单:比起右臂肘部那个复杂的能量枢纽,末阳关的结构相对单一,堵塞点也更清晰。
风险可控:目标小,所需操作的精微度和能量强度都较低,理论上对心印的消耗和对精神的负荷也应更小。
他深吸一口气,排除杂念,意念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缓缓沉入体内。这一次,他没有尝试主动“启动”心印的任何模块,而是像父亲教导的那样,先专注于“倾听”自身。
心跳平稳如钟。气血在主干道中流淌,速度不快,如同水位缓慢回升的溪流。精神处于一种奇异的平静状态,识海中那枚心印安静地旋转着,散发着微弱的、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的稳定嗡鸣。
意念下沉,穿过手臂的主脉,沿着细微的支流,最终聚焦在左手小指末端的“末阳关”。
嗡…
就在意念锁定目标的瞬间!识海中那枚安静的心印核心微光,极其轻微地、如同呼吸般闪烁了一下!一股无形的、冰冷的感知力瞬间加持在他的意念之上!
思维加速(被动感知层)!触发!
眼前的“内视”景象骤然清晰、放大!末阳关的微观结构,如同最高清的立体解剖图,纤毫毕现地呈现在意识之中!
他清晰地“看”到:那是一个如同微型葫芦般的能量节点,位于小指末端骨节与神经束的交汇处。此刻,在葫芦的细腰位置,一团呈现暗沉土黄色泽、质地如同干涸泥浆般的能量淤积物,牢牢地堵塞了通道!这淤积物结构并不致密,反而有些松散,如同沙砾堆积,但其表面却覆盖着一层极其细微、如同蛛网般的、不断闪烁着微弱电弧的“惰性能量膜”!正是这层膜,阻碍了气血能量的渗透和冲刷,使得原本温润的气血流经此处时,如同遇到礁石,被强行分散、摩擦、损耗,带来细微却持续的麻痒和滞涩感。
“惰性能量膜…沙砾状淤积…”
林辰心中默念,飞速分析着眼前的信息。这结构比起右臂那个如同黑色结晶的节点,确实简单得多。淤积物本身松散,意味着核心的“堵塞力”并不强。真正的阻力,来自于那层覆盖表面的“惰性膜”!它像一层油污,隔绝了气血与淤积物的接触,使得任何试图冲刷的力量都被滑开或分散了。
关键点找到了!
这层“惰性能量膜”,就是需要突破的“湍流点”!而要达成“谐振”,就是要找到一种能有效穿透、瓦解这层膜的方式!
他尝试着,用意念引导一丝极其微弱的气血能量,如同最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触碰那层“惰性膜”。
嗤…
意念“感知”到一股极其微弱的排斥感!那层膜仿佛拥有微弱的“斥力”和“滑性”,气血能量刚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