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解读道书
修炼《一气经》打下深厚的根基后,就可借上乘法门引导,踏入凝元,稳步进展。
筑元法诀,对于一般修士来讲,可能得花费一番心思才能得到,但临川书院山长陈弘文何等人物,掌握的筑元法诀不下百门之多。
他挑了一本《周行星轨术》,将此道书的蚀文原本默写出来,让陈青到玉几前,他亲自传授。
不过两个时辰后,陈弘文就停了下来。
大殿之中,安静下来。
只有一侧的三扇落地大窗,雨后的天光本来就格外明亮,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后,变得稀稀疏疏的,有一种静谧。
好一会,山长陈弘文手一招,从一侧书架上飞起一卷道书,落在玉几上,发出一声轻响,打破了寂静,他开口说话,道:“解读这一本道书。”
“是。”
陈青答应一声,上前取来道经,翻开看了几页,发现这是一本上好的道门法诀,虽然上面的蚀文要比《一气经》更难,但以他在蚀文上的造诣来看,并没有出奇之处。
摆一摆手,阻止身旁的书童拿来竹筹和笔墨纸砚,陈青站在原地,从头到尾把这一本道书读完后,立即合上道书,闭目不言。
看到这奇怪的举动,一旁的书童捧着玉盒,巴掌大小的脸上满是疑惑:不用竹筹,不用纸笔,就这样?
倒是书院山长陈弘文有所猜测,微微坐直身子。
过了一会儿,陈青睁开眼,开口说话,声音朗朗,有金玉之声,道:“此书名为‘八雷图’,法诀曰‘雷起声发,震窍鸣音,周天游气,八方汇聚’……”
陈青根本不用看书,只凭看过一遍的记忆,口中就一字一句解读了起来。
书童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目瞪口呆,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不过他马上捂住嘴,生怕打断了陈青的解读。
一时之间,四下落针可闻,只有陈青清朗如玉的声音,不紧不慢,吐字清晰。
陈弘文一言不发,静静聆听,等最后一个字落下,这一位向来严肃的书院山长面上有了笑容。
这本道书名为“八雷图”,讲究如何应雷声通过共振来淬炼自己的穴窍脉络,所用蚀文生僻,可眼前的陈青不但能流利准确地解读,而且用词辞藻通俗易懂,显示出他在蚀文上超乎自己想象的造诣。
解读道书“八雷图”,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想了想,陈弘文又取出一道口诀,让陈青解读,并提醒道:“此篇《九宫新曲》虽只三十六个蚀文,可变化极多,必须自上而下一一贯通,才能解读出来,稍一差池,就前功尽弃。你不要急,慢慢解读。”
陈青把口诀拿在手中,展目一看,果不其然,这份道诀尽管字数稀少,但是艰涩深奥,所用的蚀文也是生僻异常,内中更是暗藏着很多延伸变化,解读的难度远在刚才的道书“八雷图”之上。
“试一试。”
深吸一口气,陈青从道童手中接过竹筹,一手拨动,不断推衍。
书院山长陈弘文坐在玉几后面,一手持道卷,眸光如镜,映照不远处的陈青,将他的动作尽数照入眸里,一丝一毫,也不错过。
这一篇《九宫新曲》三十六个蚀文,实在是陈青碰到的变化最多的,真正一字千意,一不留神,就解读出错。
陈青刚开始之时,还能够感应到陈弘文的审视,但随时间推移,他专心致志推衍,慢慢地进入一种忘我之境。外界所有的声音和色彩一下被剥离开来,只余下这三十六个晦涩的蚀文大放光明。
一边学习,一边推衍,一边和识海中悬空的神秘至宝封面上的四个古朴的“无常天书”比照,陈青不但渐渐地对《九宫新曲》有了头绪,而且他的蚀文水平也在悄然进步。
不知多久,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