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喂食硅基虫
→
虫体烧结为陶瓷(机器人关节材料)
罗斯托夫在方案扉页批注:
>
**“生命与机械在此循环,如同伏特加与血液在苏维埃躯体中奔流。”**
---
###
**第三章:五年计划铁律(1971-1975)**
**1973年1月1日
总指挥办公室**
沃罗宁用坦克履带销钉将计划书钉上铅墙,文本首页烙着钢印:
**“目标:建成地下AI国度雏形——
机器人劳动力取代70%人类工人
钯硅芯片算力超越美国‘阿波罗’指挥舱千倍
TR菌饼实现粮食100%自给”**
---
####
**核心任务分解**
**1.
资源开采:钢铁与神矿的祭坛**
-
启用**“矿工-I型”机器人**(装备彼得罗夫芯片)
1973年末:打通至钯硅矿主矿体通道(深度502米)
1975年:锂铜镍年产量分别达**1.2万3万0.8万吨**
-
钯硅矿提纯车间实施**三级隔离**:
>
外区:人类穿戴铅纤维防护服操作机械臂
>
中区:全自动粉碎熔炼流水线
>
内区:硅基虫群吞噬辐射尘埃(每虫寿命72小时)
**2.
芯片圣城:点亮地下的星河**
-
1974年6月前建成**“红色晶体管”芯片厂**:
pi
流水线设计:
原料:本地硅砂
→
电弧炉提纯
→
掺钯硅矿粉末
→
光刻蚀刻
→
封装测试
产能:每日5000片彼得罗夫芯片(合格率需超85%)
-
优先供给三大系统:
>
农业层菌毯监控AI「黑土之眼」
>
矿坑自动调度系统「深地神经」
>
防御武器控制核心「铁幕卫士」
**3.
机械军团:钢铁的无产阶级**
|
**机器人型号**
|
**功能**
|
**钯硅芯片应用**
|
**量产目标(1975)**
|
|------------------|--------------------------|-------------------------------|---------------------|
|
**工人-1型**
|
矿山钻探冶炼
|
并行控制32个液压关节
|
2000台
|
|
**收割者-3型**
|
菌田种植采收
|
视觉识别菌饼成熟度
|
5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