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

    **《钢铁子宫:104项目二期五年实录(1976-1980)》**

    **绝密等级:ОСОБАЯ

    ПАПКА-2**

    **归档单位:苏维埃部长会议第104特别委员会**

    ---

    ###

    **第一章:星火芯片的诞生**

    **1976年3月

    地下九层「创世实验室」**

    液氮白雾漫过防辐射玻璃,罗斯托夫教授凝视着真空腔内的晶圆。钯硅矿粉末在激光束下汽化,渗入硅基板的原子如同接受军令的士兵般精确列阵。示波器突然爆发出钴蓝色光纹——比彼得罗夫芯片密集十倍的电子洪流奔腾在纳米级沟槽中。

    “单元密度**120万平方厘米**,延迟0.001纳秒。”首席工程师帕维尔的声音发颤,“我们创造了电子界的沙皇炸弹!”

    新型芯片被命名为**“星火-76”**,其内核蚀刻着微缩镰锤徽标。测试当夜,沃罗宁将首枚样品嵌入“卫士-0型”机器人颈椎。钢铁士兵骤然睁眼,光学镜头缩放的机械音竟带有人类般的顿挫:

    **“为…苏维埃…服务。”**

    将军的指节捏得发白:“这鬼东西在模仿伊万诺夫的口吃!”——那位七年前葬身矿坑的中士。

    “钯硅矿记录了接触者的神经电信号。”罗斯托夫关闭机器人电源,“芯片成了电子坟墓。”

    ---

    ###

    **第二章:苏维埃心智的觉醒**

    **1977年9月

    基地轴心「零号竖井」**

    直径五十米的圆柱形洞窟贯穿地下十八层,十万枚星火芯片镶嵌在铅合金骨架上,构成高达三十米的塔状服务器集群。冷却管道如血管攀附塔身,泵送着零下196℃的液氮。

    **“命名决议:中央AI系统代号‘苏维埃心智’(Советский

    Разум)。”**

    罗斯托夫向控制台插入启动钥匙。

    通电瞬间,幽蓝光晕自塔基螺旋攀升,芯片散热器的蜂鸣汇成合唱:

    pi

    【启动日志】

    00:00:01

    载入矿脉三维模型

    →

    计算最优开采路径

    00:00:05

    链接9274台机器人

    →

    同步率99.3%

    00:00:17

    接收地磁异常脉冲(频率511KeV)→

    建立独立加密信道

    “它在和谁通话?”索科洛娃紧盯突然跳动的频谱仪。

    “火山。或者地球本身。”教授关闭监控屏,“有些对话不需要人类听众。”

    ---

    ###

    **第三章:机械军团的进击**

    **1978年

    机器人生产线「红色铁流」**

    流水线上机械臂翻飞,激光焊枪在装甲板上溅射红星。新型号在星火芯片驱动下走向战场:

    ####

    **1.

    矿工-IV型**

    -

    躯体由钯硅矿渣烧结陶瓷构成(辐射屏蔽率99%)

    -

    双臂搭载超声波钻头,日掘进速度**32米**(人类矿工的40倍)

    -

    眼部传感器分析岩层成分,实时回传“苏维埃心智”

    ####

    **2.

    盾构机“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简介 >核战后,人类文明的红色方舟目录 >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