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开皇八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天地间一片萧瑟。太极殿前,那座古老的铜雀在风中微微颤动,发出清脆而悠扬的叮咚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杨坚站在殿前,身披一袭厚重的龙袍,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孤寂。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凝视着跪在丹墀下的晋王杨广。
杨广,这个杨坚最为器重的儿子,此刻正跪在冰冷的石板上,他的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和果敢。
杨坚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对杨广寄予厚望,相信他有能力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伐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他也深知这场战争的艰难和残酷,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杨广,”杨坚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低沉,“此次南下伐陈,责任重大,你可有把握?”
杨广抬起头,直视着杨坚的眼睛,坚定地回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杨坚微微点头,他看到了杨广眼中的决心和自信,心中稍安。然而,他还是忍不住叮嘱道:“行军打仗,需谨慎小心,不可轻敌。陈朝虽已衰落,但仍有一定实力,切不可掉以轻心。”
杨广再次叩头,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杨坚挥了挥手,示意杨广起身。他看着杨广缓缓站起,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如今更是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相信,杨广一定能够不负所望,成功地完成这次伐陈的使命。
"建康城中有一处徐福祠。"杨坚(始皇)压低声音,"务必寻得祠中典籍,尤其是玉简或青铜器。"
杨广抬头,俊美的脸上写满疑惑:"儿臣从未听闻建康有此祠庙..."
"在鸡笼山北麓,一株千年银杏树下。"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找到后八百里加急送至长安,不得让任何人经手。"
三个月后,当陈后主带着嫔妃躲入胭脂井的消息传来时,杨坚(始皇)正在批阅关于统一度量衡的奏章。他放下朱笔,望向南方——那里有他追寻了两千年的答案。
然而杨广的密报令人失望:徐福祠早已毁于梁末战火,唯余半块残碑,上刻"东海君"三字。当士兵们将这块沾满泥土的残碑运进大兴宫时,杨坚(始皇)屏退左右,独自在烛光下研究了一整夜。
碑文用的是秦小篆,但风化严重。他用指尖描摹着那些几乎磨平的笔画,突然在"海"字右下角发现一个熟悉的符号——这是徐福独创的密文,代表"不死药"。
"果然..."杨坚(始皇)的指甲在青石上刮出刺耳声响。当年徐福东渡前,曾秘密留下半部《长生诀》。如今线索又断了,除非...
"陛下,独孤皇后在殿外..."宦官战战兢兢地通报。
杨坚(始皇)猛地将残碑推入案几下:"不见!"
"娘娘说,若陛下不见,就请看看这个。"宦官捧上一个锦囊。
囊中是一块温润的玉珏,通体碧绿,只有边缘处有一道金线。杨坚(始皇)的手指剧烈颤抖起来——这分明是当年他赐予徐福的符信!玉珏内侧刻着微小的篆文:"东海有仙山,金线指归途"。
"皇后从何处得来此物?"他厉声喝问。
宦官伏地颤抖:"娘娘说...说这是她祖母的嫁妆..."
当夜,杨坚(始皇)秘密召见太史令。查阅独孤氏家谱后,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独孤伽罗的外祖母,竟是前秦苻坚的孙女!而苻氏一族,据传是徐福东渡时留在琅琊的童男童女后代。
仁寿四年盛夏,仁寿宫内弥漫着苦涩的药香。六十四岁的杨坚(始皇)躺在龙榻上,形销骨立。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这具身体已经油尽灯枯。更糟的是,灵魂与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