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来,可他割的麦子还不到秀芹的三分之一。中午休息时,他瘫坐在田埂上,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秀芹走过来,扔给他一个小布包:把手包上,下午别磨出血。

    志远打开一看,是两条粗布手帕。他抬头想道谢,秀芹已经走远了,只能看见她弯腰割麦的背影,那么瘦小却又那么坚韧。

    下午的劳动更加艰难。志远咬牙坚持着,每挥一下镰刀都像在和自己较劲。太阳快落山时,他终于割完了自己的两垄麦子,虽然歪歪扭扭,漏割了不少,但总算完成了任务。

    还行,不算太娇气。收工时秀芹路过他的麦垄,丢下这么一句评价。

    志远累得说不出话,但心里却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回村的路上,他看见秀芹帮一位老太太背着麦捆,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这个农村姑娘身上有种城市女孩没有的东西,像黄土高原上的野花,不起眼却顽强地绽放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秋收接近尾声。志远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手掌上的水泡变成了茧子,皮肤也被晒得黝黑。他和秀芹的关系也在劳动中微妙地变化着,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现在能平静地交谈几句。

    这天傍晚,志远在打谷场帮忙扬场。秋风吹来,他学着社员的样子用木锨把麦粒抛向空中,麦壳被风吹走,金黄的麦粒雨点般落下。秀芹在不远处筛麦子,动作轻盈得像在跳舞。

    程志远,听说你是北京来的休息时,秀芹突然问道。

    嗯,西城区的。

    北京......是什么样子秀芹的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是不是到处是楼房,马路比我们村的打谷场还宽

    志远笑了:比那宽多了。长安街能并排走八辆汽车,百货大楼有五层高,里面什么都有......他描述着北京的景象,秀芹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秀芹轻声说,我爹说等明年收成好,就带我去。

    到时候我给你当向导。志远脱口而出,说完才觉得有些不妥,赶紧补充,如果我还在这里的话。

    秀芹的表情黯淡了一下:你们知青迟早要回城的吧

    这个问题让志远沉默了。是啊,他终究不属于这里,总有一天要回到城市。可为什么想到离开,心里会有些不舍呢

    秋收结束后,农活没那么忙了,队里开始组织社员学习。作为知青,志远被安排教夜校,给村民们扫盲。第一堂课,他发现秀芹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地在本子上描着拼音字母。

    你识字课后志远惊讶地问。秀芹的字虽然歪歪扭扭,但能看出是下过功夫的。

    我爹让我念到小学毕业,在村里算文化人了。秀芹有些自豪,不过我想学更多,将来当赤脚医生,给乡亲们看病。

    那天晚上,志远失眠了。他想起秀芹说想当赤脚医生时眼里的光,想起她割麦子时利落的动作,想起她帮老人背麦捆的背影......这个没出过县城的农村姑娘,有着比许多城里人更广阔的胸怀。

    转眼到了冬天。陕北的冬天格外寒冷,西北风卷着黄沙,打得人脸生疼。这天夜里,志远正在窑洞里看书,突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秀芹,怀里抱着个布包。

    我爹让我给你们送点棉鞋。秀芹的脸冻得通红,今年冬天特别冷,你们城里人受不了。

    志远接过布包,里面是两双崭新的棉鞋,针脚密密麻麻,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你自己做的他惊讶地问。

    秀芹点点头:闲着也是闲着。你们教社员识字,这点心意算什么。

    志远心头一热,想说些感谢的话,却见秀芹已经转身走进了风雪中。他站在门口,看着那个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里,突然有种冲动想追上去,但最终只是紧了紧怀里的棉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守望相惜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相惜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