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江风别意
    熹平五年的庐江,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皖县。青石板路上,露水未晞,远处传来更夫收梆子的声响,宣告着黎明的到来。周府朱漆大门缓缓推开,仆役们往来穿梭,正为即将远行的两位公子打点行囊。

    周道,字伯达,庐江周氏嫡长子。庐江周氏自西汉时期便扎根于此,历经数百年繁衍,已是江东望族。周氏世代以儒学传家,家中藏书楼更是藏有无数珍本典籍,在江东士人之间颇具声望。周道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尤善兵法谋略,在通辈之中出类拔萃,被族中长辈视为周氏未来的栋梁。

    此刻,周道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腰间系着家传的青玉佩,正站在庭院中,静静等待着好友鲁肃。他将一卷《吴子兵法》轻轻放入漆木书匣,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忽听得院外传来爽朗的笑声:“伯达兄!今日可算没有来迟!”

    循声望去,只见鲁肃大步流星而来,手中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鲁肃身形魁梧,面容憨厚,虽是士族子弟,却毫无骄矜之气,待人真诚热情,与周道志趣相投,二人相交甚笃。鲁肃将包裹放在石桌上,一边喘气一边说道:“伯达,这是家母连夜准备的干粮和衣物,说是路上定能派上用场。”

    周道打开包裹,里面整齐码放着油纸包好的麦饼、腊肉,还有几件叠得方方正正的粗布衣裳。“令堂实在太客气了。”周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此番游学,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子敬家中之事,还需多费心思。”

    鲁肃摆了摆手,笑道:“家中一切安好,母亲也支持我外出求学。只是”他神色微微黯淡,“父亲早逝,未能在膝下尽孝,心中难免愧疚。”鲁肃至孝,这在庐江是出了名的,平日里即便外出,也时常挂念家中老母。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少年从回廊转角处飞奔而出。正是周道的堂弟,年仅十二岁的周瑜。周瑜生得眉目如画,英姿勃勃,虽是少年,却已显露出不凡气度。他手中握着两柄木剑,气呼呼地说道:“兄长和子敬兄要去游学,为何不带上我?我每日苦读兵书,骑射功夫也不差!”

    周道蹲下身子,温和地摸了摸周瑜的头:“公瑾莫急,你年纪尚小,等再过几年,兄长定带你一通游历天下。况且,家中也需有人照看。”

    鲁肃也笑着附和:“正是,公瑾贤弟,我还有一事相托。”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郑重地交到周瑜手中,“此信烦请贤弟转交给老夫人,若家中有任何琐事,烦请派人来告知我。母亲年事已高,还望贤弟多多照看。”

    周瑜挺直胸膛,将木剑重重击在一起,朗声道:“子敬兄放心!我定会每日去探望伯母,若有人敢欺上门来,我这木剑可不饶人!”少年人的话语中带着稚气,却又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坚定。

    周道看着堂弟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好,我们就等公瑾长大,届时一起纵横天下!”三人在庭院中又说笑了一阵,直至家仆前来催促,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码头之上,商船的帆布被船工缓缓升起,江风鼓起白帆,发出猎猎声响。周道与鲁肃立在船头,望着岸边不断变小的人影。周瑜挥舞着手中的木剑,大声喊道:“兄长、子敬兄,一定要平安归来!”

    “公瑾,照顾好自已!”周道高声回应,江风将他的声音吹散在浩渺烟波之中。鲁肃望着渐远的庐江,喃喃道:“伯达,此番游学,我们定要学得真才实学,他日也好造福百姓,让母亲和天下人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周道点头,目光坚定:“子敬所言正是我心所想。这乱世之中,唯有以所学济世,方能不负此生。”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一别,竟是命运的转折点。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建安元年秋,当周道与鲁肃的游学之旅接近尾声时,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一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季汉星火简介 >季汉星火目录 > 第1章 江风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