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固成本,让更多的既有建筑能够达到抗震要求。

    本科毕业答辩时,我选择的题目是《汶川地震既有建筑破坏分析及加固对策研究》。这个题目直接来源于我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调研。

    答辩很成功。评委们对我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经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本科毕业设计。一位评委这样评价。

    毕业典礼上,当我站在台上接受学位证书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不是过去四年的学习生活,而是那十八天的灾区经历。

    是那段经历让我明确了人生方向,是那些废墟中的教训让我找到了奋斗目标。

    典礼结束后,我来到学校的土木工程实验室,看着那些熟悉的试验设备。四年前,我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专业实验;四年后,我即将在更大的平台上继续探索。

    我掏出手机,给陈教授发了条短信:报告导师,学生方志强即将到岗,请指示下一步任务。

    很快收到回复:欢迎加入团队。明天开始,我们有一个新项目要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技术标准研究。

    看到这条短信,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个项目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将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孩子的安全。

    那一刻,我想起了在废墟中救出的小男孩张明明,想起了那所完全垮塌的小学,想起了无数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

    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学校在地震中保持稳固,让更多的孩子在灾难中得到保护,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四章

    研究生生活的开始比我想象的更加紧张和充实。

    入学的第一天,陈教授就带我参观了院里的各个实验室:结构抗震实验室、振动台实验室、材料性能实验室、计算分析实验室。每一个实验室都代表着抗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里就是你未来三年的主战场。陈教授指着振动台实验室说,你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振动台实验室里摆放着一台巨大的设备,可以模拟各种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我看着这台设备,想象着它能够重现汶川地震时的强烈震动,心情既兴奋又凝重。

    你的第一个任务,是熟悉各种既有建筑加固方法的试验验证。陈教授给我介绍着研究内容,我们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找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加固方案。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从最基础的材料试验开始,逐步学习掌握各种试验技能。

    第一次亲手操作振动台试验时,我紧张得手心出汗。试验模型是一个1:4比例的砖混结构房屋,要在台面上承受模拟地震作用。

    放松,按照程序操作就行。实验室的张师傅在旁边指导我。

    随着振动台的启动,模型开始摇摆。从最初的微小晃动,到后来的剧烈摇摆,我清楚地看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过程。

    当输入汶川地震波形时,模型的摇摆达到了极限。墙体出现裂缝,连接节点发生破坏,整个结构岌岌可危。

    停!张师傅及时叫停试验。

    虽然只是个模型,但这个过程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如果这是真实的建筑,里面居住着真实的家庭,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样陈教授走过来问我的感受。

    太震撼了。理论计算是一回事,亲眼看到又是另一回事。我如实回答。

    这就是做试验的意义。理论可能存在偏差,计算可能有误差,但试验不会骗人。陈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个抗震设计方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才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接下来,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各种加固技术的试验方法。增大截面法、外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简介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