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的小伙子,阳光、帅气、充满朝气。很难想象,十年前他还是个被困在废墟中的小男孩。

    方叔叔,谢谢您当年救了我。他一见面就深深地鞠躬。

    不用客气,那是应该做的。我拍拍他的肩膀,听说你也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

    对,我想学习建筑抗震技术,和您一样。张明明的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地震夺走了我很多同学的生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这个年轻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公司实习。我们有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能让你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我向他发出邀请。

    真的吗太好了!张明明兴奋得跳了起来。

    就这样,十年前我救出的孩子,成了我的学生和助手。这种缘分,让我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回到北京后,我开始思考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传统的建筑抗震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但技术发展永无止境,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

    方总,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向其他领域扩展技术总监在月度例会上提议,比如桥梁抗震、工业设备抗震等。

    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地震不仅威胁建筑安全,也威胁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的安全。如果能将我们的技术拓展到这些领域,不仅能扩大市场,更重要的是能为社会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决定进军桥梁抗震领域。中国是桥梁大国,拥有数十万座各类桥梁,其中相当一部分建于抗震标准较低的年代,存在安全隐患。

    桥梁抗震的技术挑战比建筑抗震更大。桥梁结构复杂,跨度大,边界条件特殊,传统的建筑抗震技术不能直接套用。

    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题,我组建了专门的桥梁抗震研发团队,从国内外引进了多名专家,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开发出了适用于桥梁结构的新型阻尼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有效控制桥梁在地震中的响应,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维护性。

    第一个应用项目是某市的一座跨江大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抗震标准的提高,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这座桥的加固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向我介绍情况,桥梁不能停止使用,施工空间有限,而且要求在不改变桥梁外观的前提下提高抗震能力。

    这些约束条件确实给设计带来了很大挑战。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采用了隐蔽式阻尼器+智能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

    阻尼器安装在桥梁内部的隐蔽部位,不影响桥梁外观;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桥梁内部空间狭小,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只能采用人工作业;桥梁下方是江水,施工安全风险很大;还有交通管制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这个项目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项目经理感慨地说。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创新施工工艺,优化设备配置,严格安全管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

    项目完成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桥梁的抗震能力提高了50%以上,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更重要的是,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影响桥梁的正常通行。

    这个成功案例让我们在桥梁抗震领域站稳了脚跟。陆续有其他桥梁管理部门联系我们,希望采用我们的技术进行抗震加固。

    公司业务的拓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领域的技术要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简介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