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准备期末考试。
我看了看周围还在进行的救援工作,又看了看桌上还没整理完的调查资料:老师,我能不能再待几天这边的工作还没结束。
学校的规定是统一的,不能例外。而且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的学分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错过期末考试,很可能影响正常毕业。但我真的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这里还有太多工作要做。
陈教授看出了我的纠结:你先回学校处理学业上的事情,我们这边的调查工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等你毕业后,随时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最终,我还是踏上了返校的路。但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在离开灾区的前一晚,我去看了最后一眼那些废墟。
月光下,废墟显得格外沉寂。但我知道,在这些废墟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故事和教训。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教训中学习,让悲剧不再重演。
我掏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在废墟中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今天,我在眼泪中学会了什么是使命。从今往后,我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每一个可能遭遇灾难的人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写完这段话,我合上笔记本,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土地。
再见,汶川。再见,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十八天。
第三章
回到学校的第一天,我感觉自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回来的人。
宿舍里,室友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紧张复习。李明看到我风尘仆仆地推门而入,惊讶地站了起来:志强!你终于回来了!大家都担心死你了。
你在那边怎么样危险吗张伟也围了过来。
我放下背包,坐在床边,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怎么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十八天的经历怎么让他们理解我看到的那些生离死别
还好,就是...很震撼。我最终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听说你在那边救了很多人李明好奇地问。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不想把自己说得太英雄化,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废墟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们。
宿舍里恢复了往常的学习氛围,但我却难以集中注意力。翻开《结构力学》课本,看着那些熟悉的公式和图表,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废墟中扭曲变形的钢筋,是垮塌建筑中的生存空间,是那些绝望中等待救援的眼神。
志强,你没事吧室友王磊注意到了我的异常。
我摇摇头:没事,就是有点适应不了。
确实,从灾区回到安逸的校园,这种落差让我很不适应。在那边,每一分钟都可能关系到生命的存亡,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而在这里,最大的烦恼就是期末考试能不能过关。
当天晚上,我给陈教授发了个短信,汇报了回校的情况。
很快收到回复:好好准备考试,同时也要开始思考研究方向。我已经跟几个相关导师提到了你,大家都很感兴趣。
看到这条短信,我心中重新燃起了斗志。是的,无论在哪里,我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
接下来的两周,我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但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联想到实际应用。
学习《混凝土结构》时,我想起的是废墟中看到的各种破坏模式;学习《抗震设计》时,我想起的是陈教授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分析;学习《施工技术》时,我想起的是那栋偷工减料导致严重破坏的商住楼。
这种学习方法让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考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