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柳暗花明
冯妙君也下了命令,要重点关注这三个人。
陈大昌还带来一封密报。
既是密报,他就没有权力拆开,只能迳直送到她手中。
这是一打厚厚的信纸,比起冯妙君拿到的前线战报要更详尽,因为它来自燕国内部。
它由徐陵海秘密送出。
新夏内乱结束时,她曾派徐陵海打入燕国内部,去做她的耳目。
这厮冒充左丘渊和各种名人吃香喝辣许多年,离开新夏之后终于又能发挥所长。
术业有专攻,这人也真是谍报人才,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只花了短短数月就混入燕王廷,做了敕书副侍。
这职位不高,也没有实权,毕竟徐陵海过去的时间太短。但它偏偏就是冯妙君最需要的消息来源:敕书侍郎就是专门给王廷草拟敕令的,副侍则要抄写各种机要情报。
自然这些岗位上的人必须忠诚可靠,冯妙君本以为徐陵海是借用哪个当廷权贵子弟的身份,哪知这人竟然是凭本事考进去的!
他挪用的身份,也不过是个来自小城的书生,身家清白、背井离乡,所以官员想核实他的身份就只能发文书去他的故乡,得个肯定的回执也就过关了。
最重要的是,这家伙故伎重施,根本没用上易形蛊!
此物用起来虽然方便,弊端同样明显,想在燕王廷办事,易形蛊是靠不住的。妙的是他找来假冒的书生倒真与他有几分相似,徐陵海的表现又很优异,不仅业务强,而且人还精明机灵会来事儿。
这样的人才,往上爬升本来就很快,何况徐陵海还遇上了好时机。
一字不漏地看完所有情报,冯妙君才拣起酒杯喝了一口。
酒水已经凉了,她毫不在乎,只笑道:“拣着徐陵海这人,真是太划算了!”
别人就算好不容易打入燕国内部,充其量也只能刺探些情报;徐陵海却不同,除了具体的情报之外,他还对所见所闻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直接替冯妙君省去了大量分析功夫。
这本来就是他的本事,若没有这样特长,他怎能冒充名人混迹各国还如鱼得水?
徐陵海送来的密报里,就格外详尽地分析了燕国现在的情况,从王廷权力布局、军队制度、王令特点和国计民生多个角度细剖燕国。
这个当世。
她到今日才知徐陵海居然连绘画造诣都是很高段位,看来这人也深知干一行要爱一行的道理,样样都下过苦功夫,是个全才。他在信中说道,原件上交给燕廷,流经他这里时只有半个时辰,他抓紧时间摹仿绘就,与真图或有些许差异。
但这就已足够,冯妙君看到图纸时,凤眼都要瞪圆了,良久吱声不得。
这形如印章的链坠上,其实刻着异常繁复的图案。偏偏这图案在冯妙君看来竟然好生眼熟!
那线条、那纹理,竟然与她丹田气海中的鳌鱼印记格外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