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讨论问题的同学说话。

    期待瞬间落空,摔得粉碎。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捏了一下,又酸又胀。她只是在讨论一道算法题。在她眼里,我陈默,就只是一个解题思路比较独特的计算机系同学,仅此而已。

    啊……那个,运气好,碰巧想到了。我听见自己干巴巴地回答,声音有些发飘。手指在桌子底下无意识舔动嘴上的干皮,她看过我的比赛她关注过这个念头只带来更深的无力感——她的关注点,仅限于那道冰冷的题目。

    整个见面会,林小雨对我保持着一种教科书级别的距离感。没有刻意的回避,但也没有一丝一毫超出普通同学的亲近。她的态度,和对待其他几位初次见面的男嘉宾并无二致。她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礼貌地回应着江辰的示好,也会和其他女生交流几句,但周身那圈无形的屏障始终存在。

    只有在一些极其细微的瞬间,当话题引向某些方向,或者她陷入短暂放空时,那些被我视为证据的小习惯才会悄然浮现。比如,当江辰试图讲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时,她端起水杯抿了一口,左手食指在杯壁上轻轻敲了两下。比如,在大家讨论一个关于童年最难忘的礼物的话题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盖了眼神,右手却无意识地捻着自己针织衫袖口的一粒纽扣——那是她紧张或回忆时无意识的动作。

    这些小动作像暗夜里的萤火,微弱却固执地闪烁着,提醒着我那被遗忘的过去确实存在过。它们是我在这片名为陌生的冰冷海域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每一次捕捉到,都像饮鸩止渴,带来短暂的慰藉,随即是更深的苦涩——它们如此真实,却又如此彻底地与她眼中对我的陌生割裂开来。

    节目组深谙如何制造话题和拉扯观众心弦。精心设计的互动任务接踵而至,每一项都像精确的手术刀,试图剖开我们这些实验品的情感层面。

    **心跳挑战**

    被安排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地点是略显狭小的校史馆模型陈列室。任务规则简单粗暴:男女嘉宾随机抽签配对,共同完成一个需要紧密协作的模型修复任务(修复一个象征A大精神的古老钟楼木质模型,据说关键榫卯结构松动了)。任务全程佩戴心率监测手环,修复成功后,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心跳共鸣的拥抱姿势至少十秒。最终,双方平均心率增幅最低、且共鸣姿势最自然默契的组合获胜。

    抽签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小小的白色纸条在我指尖展开,上面清晰地印着三个字:林小雨。我下意识地看向她,她也正低头看着自己抽到的签,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看不清表情。旁边的江辰脸色明显沉了一下,随即又换上无懈可击的温和笑容。

    狭窄的陈列室里,堆满了各种微缩建筑模型,光线仿佛切割了这里。工作人员布置好机位后悄然退开,只留下几台固定摄像机无声地闪烁着红光,还有我们手腕上冰冷的心率监测环。

    任务开始。那个古老的钟楼模型并不大,但结构精巧,问题出在塔顶连接塔身的一个关键木质隼头上,似乎有些开裂松动。需要一个人小心扶稳塔身,另一个人极其精细地涂抹特制胶水并加固。

    我扶住下面,你来处理上面林小雨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静无波,带着公事公办的效率感。

    ……好。我喉结滚动了一下,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扶住钟楼模型的基座。指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她扶着塔身中段的手背。那一瞬间的微凉触感,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窜过我的手臂,直抵心脏。手腕上的监测环屏幕,代表心率的数字猛地向上跳动了一下——**85

    →

    102**。

    我慌忙移开目光,不敢看她的反应。林小雨似乎毫无所觉,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逢后你却忘了我简介 >重逢后你却忘了我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