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于你们方案中提出的‘动态能效优化模型’核心算法部分,老专家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刚才的阐述比较笼统。我想请问,在极端工况下,比如瞬时负载突变超过设计阈值150%时,你们的模型如何确保系统稳定性而不崩溃具体的数据支撑和仿真验证结果在哪里他顿了顿,语带质疑,据我所知,这个技术难点,目前业内尚未有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你们该不会是在画大饼吧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直指方案最核心也最脆弱的技术壁垒!而且,矛头直指林薇!整个会议室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林薇能感觉到周深的目光也扫了过来,带着无形的压力。
锐锋团队那边,沈心怡微微向后靠了靠,环抱起双臂,好整以暇地看着林薇,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更深了,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和看好戏的意味。
林薇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她强迫自己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这三个月被周深骂出来的厚脸皮和无数次模拟答辩的肌肉记忆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她没有去看周深寻求指示,也没有丝毫慌乱。
她站起身,拿起自己面前的麦克风。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来,带着一点初起的紧张,但更多的是清晰的镇定。
感谢专家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她语速平稳,目光直视着那位提问的老专家,关于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保障,正是我们‘启明’方案的核心突破点之一。
她操作面前的电脑,迅速调出一份详细的图表页面,投映在大屏幕上。屏幕上瞬间布满了复杂的曲线和数据点。
请看这份仿真验证报告。林薇的激光笔点在图表的关键区域,红色的光点稳定而精准,我们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是嵌入在核心模型中的第二层保险机制。它并非被动应对负载突变,而是通过实时预测系统状态和外部扰动趋势,在突变临界点之前,主动介入,进行预调节和能量再分配。
她的语速逐渐加快,思路越来越清晰,带着一种被周深无数次打磨过的、近乎本能的专业自信:我们进行了超过5000次不同强度、不同形式的极端工况仿真测试。数据显示,在瞬时负载突变达到设计阈值180%时,我们的系统通过该算法,能在3毫秒内完成状态预测和介入,将能量流峰值偏差有效控制在安全阈值内,系统稳定性始终维持在99.7%以上。具体的数据验证报告,在我们的方案附件三,第17页至35页有详细记录和分析。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提问的专家脸上,眼神坦然而坚定:这并非画饼,而是经过无数次模拟验证的核心保障。我们愿意提供完整的仿真数据和测试环境,接受专家组的任何复核。
清晰、准确、有数据支撑!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似乎都安静了一瞬。那位提问的老专家看着屏幕上复杂详实的数据图表,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思索和认可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这时,锐锋集团的主答辩人,一个梳着油头、眼神精明的中年男人,突然嗤笑一声,拿起麦克风,带着浓浓的挑衅意味开口了,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全场都听得清清楚楚:
呵,说得倒是头头是道。不过周总监,他直接点名周深,语气充满了恶意和嘲讽,你们深蓝现在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这么重要的场合,核心问题,就让你手底下带的实习生出来撑场面怎么,是你们团队没人了,还是你觉得,随便拉个刚出校门的菜鸟出来练练手,就能拿下‘启明’这也太不把我们锐锋,不把甲方放在眼里了吧
他特意加重了实习生和菜鸟几个字,眼神轻佻地扫过林薇,最后落在周深身上,充满了胜利在望的得意。沈心怡在一旁,嘴角噙着冷笑,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锋,在周深和林薇之间来回逡巡,等着看这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