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名叫青石湾。村子里的房屋都是用青灰色的石头垒成的,屋顶上铺着厚厚的茅草。每当雨季来临,雨水顺着茅草滴落,在屋檐下形成一串串晶莹的水帘。
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得三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树下总是坐着几个老人,他们眯着眼睛晒太阳,手里的烟袋锅子冒着袅袅青烟。孩子们在树下追逐打闹,惊起一群觅食的麻雀。
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要数王婆的杂货铺。铺子不大,货架上摆着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还有孩子们最爱的水果糖。王婆总是系着一条洗得发白的围裙,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每当有客人进门,她就会从柜台后面探出头来:来啦今天要买点啥
村东头住着李木匠一家。李木匠的手艺是祖传的,他做的家具结实耐用,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打家具。他的儿子小木头今年十二岁,整天跟在父亲身后转悠,学着刨木头、凿榫眼。木屑沾满了他的头发和衣服,但他从不介意,反而觉得这是最好闻的味道。
村西头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每天清晨,妇女们都会挑着水桶来打水。她们一边等着打水,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谁家儿子要娶媳妇了,谁家闺女要出嫁了,这些消息总是最先从井边传开。
村中央的空地上,立着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庙前常年点着香火,逢年过节时更是香烟缭绕。村里人相信,正是土地公的保佑,才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年年都有收成。
春天来临时,村民们开始播种。男人们赶着牛犁地,女人们跟在后面撒种。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追逐着飞舞的蝴蝶。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野花的香气。
夏天是最忙碌的季节。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村民们顶着烈日收割。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傍晚时分,大家聚在打谷场上,一边乘凉一边剥玉米,欢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秋天的青石湾最美。山上的枫叶红了,田里的稻子黄了,天空蓝得像是被水洗过一样。这个季节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晾晒粮食,屋檐下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
冬天的村庄安静了许多。大雪封山时,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听着老人讲古。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也温暖了整个冬天。偶尔有外乡人路过,总能受到热情的招待,一碗热腾腾的姜茶下肚,寒气顿时消散无踪。
村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有了喜事,都要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摆几桌酒席。娶媳妇、生孩子、老人做寿,全村人都会来祝贺。菜肴不算精致,但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吃起来格外香甜。
去年冬天,村里通了电。当第一盏电灯亮起来的时候,全村老少都挤在王支书家院子里看稀奇。老人们摇着头说这灯太亮,刺眼睛;孩子们却兴奋地又叫又跳。渐渐地,电视机、洗衣机这些新鲜玩意儿也开始出现在村民家中。
但有些东西始终没变。清晨的鸡鸣,傍晚的炊烟,田间地头的劳作,还有村民们朴实无华的笑容。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却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又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山头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青灰色的屋顶上。王婆打开杂货铺的木板门,李木匠的刨子声从院子里传来,井台边又响起了女人们的说笑声。青石湾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小木头这天起了个大早。他轻手轻脚地摸进父亲的工作间,拿起那把被磨得发亮的刨子,学着父亲的样子在木头上推了两下。木屑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光。
臭小子,又偷用我的工具!李木匠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吓得小木头差点跳起来。但父亲并没有真的生气,反而走过来握住他的手,教他如何使力。刨子要拿稳,手腕要放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