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上跳跃,激起一连串涟漪。

    下午,李木匠开始教小木头用刨子。雨后潮湿的木头比平时更难刨,小木头使出吃奶的力气,脸憋得通红,才刨下一层薄薄的木屑。李木匠接过刨子示范,手臂上的肌肉随着动作起伏。看,要顺着木纹。他边说边推,木屑像卷曲的丝带一样从刨子里吐出来。

    夕阳西下时,村里飘起了炊烟。李大娘正在烙韭菜盒子,香味飘出老远。她家的小花猫蹲在灶台边,尾巴尖一翘一翘的。突然,猫儿猛地扑向角落,逮住了一只趁雨天溜进来的老鼠。李大娘笑着扔给它一小块面皮:好样的,今晚加餐。

    夜幕降临,满天星斗格外明亮。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院子里乘凉,摇着蒲扇闲话家常。不知谁家传来口琴声,悠扬的旋律在静谧的夜色中飘荡。池塘里的青蛙此起彼伏地叫着,与草丛中的蟋蟀一唱一和。

    小木头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望着满天繁星。父亲说等他再长大些,就教他认北斗七星。夜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村庄的宁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生活就像门前的小溪,缓缓流淌,平淡却充满生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照在青石湾湿漉漉的屋顶上。昨夜下了一场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小木头早早地醒了,发现父亲已经不在床上。他光着脚跑到院子里,看见李木匠正蹲在地上摆弄几块木头,眉头紧锁。

    爹,这是要做啥小木头凑过去问。李木匠抬起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给你做个小板凳,等你上学用。他手里拿着一块刨得光滑的木板,边缘还留着树木自然的弧度。小木头蹲在旁边,看着父亲用凿子在木板上凿出一个个精巧的榫眼。

    村东头的空地上,妇女们正在晾晒被雨水打湿的被褥。花花绿绿的被面铺在竹竿上,像一面面彩旗。刘婶一边拍打棉被一边跟旁边的张嫂聊天:听说县城里现在有机器弹棉花,一会儿功夫就能弹好一床。张嫂撇撇嘴:那能有手工的暖和我家的被子可是絮了五斤新棉花。

    王婆的杂货铺今天格外热闹。她新进了一批花花绿绿的文具,铅笔、橡皮、练习本摆满了半个柜台。快开学了,村里的孩子们都来买学习用品。小芳挑了个印着红花的铅笔盒,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小木头则选了一块带着清香的橡皮,凑在鼻子前闻了又闻。

    中午,李木匠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小木头去村后的山坡上采蘑菇。雨后的山林里,各种菌子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小木头挎着竹篮,跟在父亲身后,每发现一丛蘑菇就兴奋地大叫。李木匠教他辨认哪些能吃,哪些有毒:看这个,伞盖上有点点,不能要;这种黄色的闻着有杏仁香,炖汤最鲜。

    下山时,他们路过一片野梨树林。熟透的野梨落了一地,散发着甜腻的香气。李木匠捡了几个完整的揣进怀里:带回去给你王婶,她最爱吃这个。小木头偷偷笑了,他注意到父亲说这话时,耳朵尖有点发红。

    傍晚的炊烟刚刚升起,村里就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张老汉家的老黄牛生小牛犊了。村民们纷纷跑去看热闹。小牛犊湿漉漉地站在稻草上,四条腿还打着颤。张老汉笑得合不拢嘴,给围观的孩子每人发了一颗水果糖。

    夜幕降临后,李木匠就着油灯继续做小板凳。小木头困得直点头,却强撑着不肯睡觉,非要看父亲把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油灯的光晕染黄了父子俩的脸庞,墙上的影子随着李木匠的动作摇晃。刨花在脚下堆成小小的一堆,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

    远处传来隐约的蛙鸣,偶尔夹杂着几声犬吠。夜风轻轻吹动窗纸,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里,又一个平凡的日子即将过去。明天太阳升起时,青石湾的村民们又将开始新的劳作,延续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土里土气的小村庄简介 >土里土气的小村庄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