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不起。
不是你的错。李昊叹了口气,其实晓雨后来知道林小柔成了网红,还关注过她。她说看到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过得那么好,反而有种奇怪的释怀...
挂断电话,我坐在黑暗中,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网络世界里的对错如此分明,而现实中的善恶却总是纠缠不清。
23.
一周后,我上传了一段视频到各大平台。
视频中,我没有任何修饰,穿着简单的T恤,直面镜头:
我是程默,曾经的道德判官。这段视频将是我在网络上的最后一次发言。
我详细讲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从伪造截图到网络暴力,从林小柔的自杀未遂到发现她过去的霸凌行为。我也提到了李晓雨,这个连接着我和林小柔的悲剧灵魂。
在这个事件中,没有纯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我们都是这个扭曲网络生态的一部分。我看着镜头,声音坚定,今天我站出来,不是为求原谅,而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网络暴力的可怕。
视频最后,我宣布将与林小柔一起成立反网络暴力联盟,并公布了律师起草的《反网络暴力倡议书》。
从今天起,我不再做审判者。我对着镜头深深鞠躬,感谢所有被我伤害过的人,是你们让我看清了自己。
上传视频后,我关掉了电脑。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24.
视频的传播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千万,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评论两极分化——有人称赞我的勇气,也有人质疑这是另一种洗白手段。
但最出乎意料的是林小柔的回应。她在病床上录制了一段视频,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宣布加入反网络暴力联盟。
我曾经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视频里的她虚弱但坚定,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网络暴力没有赢家。
第三天,警方通知我,鉴于我的自首和积极补救行为,加上林小柔的谅解,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但需接受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同一天,我收到了张子铭的消息:联盟需要技术支援吗我免费帮忙。
我盯着这条消息,突然觉得,也许救赎真的存在。
25.
三个月后,反网络暴力联盟正式成立。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清朗行动——一个帮助网络暴力受害者取证、维权和心理疏导的平台。张子铭负责技术,林小柔负责宣传,我则负责内容审核。
讽刺的是,曾经制造网络暴力的我们,现在成了对抗它的先锋。
发布会上,有记者尖锐地问:你们自己就是网络暴力的加害者,凭什么让别人相信你们的诚意
林小柔接过话筒:正因为我们曾经是加害者,我们更了解这个生态的运作方式。我们的过去不是勋章,而是警钟。
发布会结束后,我和林小柔站在大楼天台,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后悔吗她突然问。
每一天。我诚实回答,但至少现在,我能睡得好一些了。
她点点头,我们沉默地站着,各自怀抱着无法消弭的愧疚,却也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风吹起林小柔的发丝,她手腕上的疤痕在月光下清晰可见。那不仅是伤害的印记,也是重生的证明。
程默,她轻声说,我们会做得更好的,对吧
是的,我看向远方,我们会做得更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