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儿每月的康复治疗费用高达上万,失业后的赵琴,只能将女儿送到条件简陋的托管所,自己白天四处奔波找工作,晚上在便利店做兼职。可微薄的收入,对于庞大的开支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老周,已经

    58

    岁了,在一家印刷厂干了三十多年,厂里设备更新换代,他这个只会传统印刷技术的老工人,成了被淘汰的对象。老周的妻子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儿子又因为赌博欠下巨额债务,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那点工资维持。失业后,老周每天天不亮就去劳务市场等活,可根本没人愿意雇佣他这么大年纪的人,他只能在街边捡废品换钱,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倾诉着心中的痛苦与绝望,仿佛要将这段时间积压在心底的负面情绪,全部宣泄出来。在这个小小的咖啡馆里,他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在这里,他们不用再强装坚强,不用再掩饰自己的脆弱,因为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的痛苦。然而,倾诉过后,大家又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现实的困境依旧摆在眼前,无论他们如何抱怨、如何宣泄,都无法改变这残酷的现状。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敲打着窗户,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命运叹息。

    第五章:虚妄的微光

    就在大家陷入绝望的深渊,感到无助与迷茫时,其中一个叫李华的人突然说道:虽然我们现在都很困难,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自由职业的机会,比如做自媒体、写、做设计,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网上接单赚钱。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听到这话,大家的眼中都闪过一丝希望的微光。林晓眼前一亮,说道:我对写作还挺感兴趣的,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或许我可以尝试在一些写作平台上投稿。

    陈宇也若有所思地说:我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积累了不少人脉和经验,也许我可以利用这些,做一些咨询类的工作。

    赵琴想着自己多年的行政工作经验,打算尝试做线上行政助理,帮忙处理一些企业的文档、会议安排等工作;老周则在劳务市场结识了几个同样失业的木工,他们打算一起承包一些小型的装修杂活。

    受到他们的启发,其他人也纷纷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有人说自己擅长设计,可以尝试在网上接一些设计单子;有人说自己对摄影有研究,可以靠拍摄照片赚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从那以后,他们经常在网上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林晓开始努力写作,他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构思文章,不断修改完善。一开始,他的投稿屡屡被拒,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分析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终于,他的一篇文章被一家公众号录用了,虽然稿费不多,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然而,随着投稿的人越来越多,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的稿件录用率越来越低,收入也变得极不稳定。

    陈宇也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尝试开展咨询业务。一开始,客户很少,收入也不稳定,但他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业务也慢慢有了起色。可好景不长,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年轻咨询团队,他们以更低的价格和更灵活的服务抢走了陈宇的客户。陈宇的业务再次陷入困境,收入锐减。

    赵琴虽然接到了一些线上行政助理的工作,但客户总是以各种理由克扣费用,甚至有客户在她辛苦工作一个月后,直接消失联系不上。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收入却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支撑女儿的治疗费用。女儿因为治疗中断,病情越来越严重,常常整夜哭闹,赵琴只能抱着女儿一起流泪。

    老周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失业浪潮下的挣扎与沉沦简介 >失业浪潮下的挣扎与沉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