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狼藉,人不见了。
消毒水的味道盖不住心头的冰冷。
宋砚之。他用数据杀人。
我站在王伯消失的角落,脚下是肮脏的水渍。目光扫过那些散落的金属罐头瓶、弯曲的铜丝。一个念头闪过。我拿出手机,联系了王伯认识的其他几个拾荒者。
电话那头声音嘈杂,充满警惕。找活儿什么活儿废金属回收,单价翻倍。带上你们的金属探测器,目标:开发商新圈起来的工地边缘,特别是刚挖开的土坑附近。报酬日结,现金。我补充了一句,……王伯那份,也算上。
第三天下午,一个拾荒老头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压得很低:苏老师…挖到个怪东西!工地东头新填的坑下面埋的,俺们这行都认得,测绘用的铁疙瘩!可这东西…里面好像塞了别的玩意儿!
我戴上最厚的防护手套,拎着特制的密封箱赶到废品站。角落里躺着一个沾满泥污的仪器,确实是拆迁评估常用的那种精密测绘仪。但它的侧盖被强行撬开过,里面缠绕着几根额外的、不属于原装部件的彩色电线,连接着一个纽扣电池大小的黑色方块。
干扰发射器。这就是数据偏移的物理根源!
一个拾荒老头想去摸摸那冰冷的金属外壳。
别动!我的声音猛地拔高。他吓了一跳缩回手。
data-faype=pay_tag>
我打开密封箱,里面是半箱刺鼻的透明液体。福尔马林。我极其小心地用长柄镊子夹起那个沾满污泥的仪器,缓缓地、彻底地浸入刺鼻的防腐液里。浑浊的泥污在液体中晕开,仪器沉在箱底。
盖上箱盖,扣死搭扣。
我在箱体上用红色记号笔重重写下:**EP-001**。
污染源EP-001,清除完毕。
这种东西出现在这里,过于科幻了,如果不是我以前的工作带学生做过类似数据项目,小区的人不会了解的。这里肯定是有问题。但他们不知道这里有个我,不知道哪里穿过来的灵魂。
法庭空调冷得像冰窖。
我把密封箱里的EP-001测绘仪和霉菌培养皿报告推到法官面前。数据表格打印得清清楚楚,坐标篡改,干扰信号源,还有那盆在开发商废弃样板间墙上刮下来的黑曲霉——它和拆迁报告里声称小区普遍致癌霉菌超标的样本基因序列对不上。
报告上鲜红的劣质涂料四个字像证据本身的判决词。
法官翻了几页,稀疏的眉毛皱着。宋砚之就坐在我对面,无框眼镜片反射着顶灯冷光。他什么证据都没带,只带了个银色的平板电脑。轮到他说话,他微笑着起身,像个上台讲课的教授。
尊敬的法官,我方充分理解苏女士…独特的数据偏好。他手指在平板上轻点,大屏幕瞬间亮起,密密麻麻的图表瀑布般刷下来。请看,这是通过合法安装的社区健康APP监测的居民生理指标大数据。
他指向一张心电图波形图,旁边标注着赵翠花(老年居民)。
心率变异系数高达0.38,远超0.25的临床警戒线。长期精神压力导致自主神经系统严重紊乱。她的证词可信度…他推了下眼镜,镜片闪过一道光,…存疑。
屏幕切换,是李航的游戏账号登录记录,密密麻麻的击杀特效截图,旁边配着冷酷的文字分析:高频次、高暴力阈值游戏时长占比87%。结合其公开扬言的跳楼言论,行为风险评估:高度危险倾向。其证词可信度存疑。
最后,屏幕定格在我那份逻辑严密的维权模型上。宋砚之嘴角噙着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嘲讽:至于苏女士建立在各种‘巧合发现’上的数学模型…他耸肩,动作优雅得体,缺乏经第三方认证的基础数据支撑,更像一部构思精巧的…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