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密行踪明令换信牌 勤政务夤夜读奏章
大人,我……我。”
“唉……我没有别的意思,当年我落难京师举目无亲之时,是你好心救了我。此恩此情,周某终生难忘,更不是这区区五十两银子所能报答的。你先拿着,我回去找一处房子,再来接你们父女,咱们一起,共度难关吧。”
可是,当周培公找到住处,再次来到小琐门前时,这一家却不见了。这一带住的大多是逃荒要饭的饥民,或临时到京城里找活干的穷人,很少有固定的住户。谁家搬来,谁家搬走,也没人去过问,竞是问不出一点消息。
周培公暗暗悔恨没有对自己的恩人多给一点帮助,也深深敬佩这位姑娘,虽然家境贫苦,而品德高尚,宁肯卖身为奴,也不肯低头求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阿琐,报答那一粥一饭,一钱,一簪的大恩。所以,只要衙门公事一办完,他总要徘徊在烂面胡同附近。今日,虽然大雪飞舞,天寒地冻,他也不例外,可是,他又一次失望了。当他拖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巡防衙门时,图海骑在马上,正在门口焦急地等着:“培公,你怎么才回来?快,圣上有旨,传我们进见呢。”
周培公进去换了袍服出来,和图海并辔走在大街上。图海转过脸来笑着说:“培公,老实告诉我,是不是又去找那个小琐了。”
“唉,还是无缘哪!”
“别发愁,明儿个,我叫顺天府帮你查一查。”
“多承军门关心,不过,这件事我想还是自己去找更合适,不惊动别人。更不想传扬出去。”
“嗯,为什么?”
“阿琐人穷志傲,施恩不望报。我觉得,自我蒙圣恩得官之后,她象是一直在躲着我。”
“唔,这个琐琐也真怪,既然钟情于你,又何妨一见呢?”
“不不不,军门不要误会,阿琐姑娘对我有恩是真,私情是说不上的。我苦苦地去找她,是不想让她受穷,更怕她遭了歹徒的暗算。”
“好,点滴之恩,涌泉相报,你不失大丈夫本色。她呢,是个有志气的女子,你们风尘知己,以后留心访查吧。”
周培公无意再说下去,便改口问道:“军门,天这么晚了,圣上还要召见,有什么急事吗?”
“嗯,我也说不准,大概还是京畿防务上的事吧。听说,吴应熊和那个杨起隆勾结在一起了,是不是要马上剿杀他们。”
“嗯——恐怕不会。诛杀他们易如反掌,但是,此时动手,把吴应熊拿下,恐怕更会激怒了吴三桂。主子想得深远,不会这样做的。不过一直把他们留着,也是一步险棋呀。”
“好了,咱别瞎猜了。快走,让主子等着不大好。”
二人快马扬鞭来到右门口。熊赐履、索额图、明珠已经等候在那里了。他们也是奉了皇命来的。五人一起,递了牌子进去。太监出来传旨,叫他们到养心殿见驾。
一行五人刚在殿门口跪下,就听康熙在里边高声说道:“快起来吧,大冷的天,都免礼了。熊赐履有岁数了,更可以免礼!”
待他们进来,康熙又是赐座,又是赐茶,还兴高采烈他说着:“好一场大雪呀。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明年又是个丰年!”
看到皇上如此高兴,又加上殿内暖和,五个人都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又听康熙吩咐:“魏东亭,你带着人到殿外侍候,闲人一概不许入内。今个朕要给你们派个硬差使。”
一边说,一边指着龙案上二尺多高的一叠文书:“朕自即位以来,从没有积过这么多的案卷。这里边礼部、刑部、户部的都有。你们分头去看,批过了朕再过目,然后由周培公再抄写出来。我们君臣几个坐他个通宵如何?办不完明晚再办!”
熊赐履听了笑道:“皇上勤政原是好的。这么点案卷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不妨让臣等先看了,写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