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物修复师姜雨晴收到老同学周明远的邀请,前往一座位于深山中的百年古宅栖凤居进行文物鉴定和修复工作,报酬丰厚但时间紧迫。姜雨晴站在斑驳的石阶上,抬头望着眼前这座灰暗的建筑,一阵莫名的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七月的阳光本该灼热,可这座宅子周围却仿佛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寒气,连蝉鸣声到了这里都变得微弱。
栖凤居三个斑驳的金色大字悬挂在门楣上,笔力雄浑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郁。这座融合了中西风格的百年老宅,外墙是青灰色的砖石结构,窗户却是欧式的拱形设计,顶部还有一个明显是后来加建的小钟楼。整体看上去既庄重又诡异,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姜雨晴紧了紧肩上的背包,里面装着她的文物鉴定工具和相机。作为省博物馆的特聘修复师,她见过不少古建筑,但这一座给她的感觉尤为不同——它太完整了,完整得不像经历了百年风雨,反而像是被人刻意保存下来的标本。
手机震动起来,是周明远的消息:到了吗我在后院整理东西,门没锁,直接进来吧。
姜雨晴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长响,像是久未开启的叹息。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了霉味、尘土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让她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大厅宽敞而昏暗,几缕阳光从彩色玻璃窗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正对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肖像画,画中是一位穿着民国时期服饰的中年男子,面容威严,眼神锐利得几乎要从画布上刺出来。
那是段洪生,这宅子最后的主人。周明远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姜雨晴吓了一跳,转身时差点撞到他。
你走路怎么没声音她抚着胸口抱怨道。
周明远笑了笑,他比大学时期瘦了不少,脸色有些苍白,眼下的青黑显示他最近睡眠不好。抱歉,这老宅子的地毯太厚了。他指了指地上已经褪色但依然厚实的波斯地毯,欢迎来到栖凤居,省里保存最完好的民国建筑之一。
姜雨晴打量着这位大学同学,他们毕业后有五年没见了。周明远曾经是考古系的风云人物,后来听说去了私人收藏机构工作。所以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大项目她问道,电话里你神神秘秘的,到底需要我鉴定什么
周明远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他搓了搓手:不急,你先安顿下来。这宅子很大,我住在东厢房,给你准备了西边的客房。晚上我再详细告诉你情况。他顿了顿,对了,二楼尽头那间房锁着,是储藏室,有点危险的老物件,你千万别进去。
姜雨晴点点头,跟着周明远穿过大厅。宅子内部比她想象的还要大,走廊两侧挂满了古旧的油画和照片,大部分是同一个家族的影像。她注意到几乎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一面小铜镜,镜面朝外,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些镜子是做什么用的她忍不住问道。
周明远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当地风俗,辟邪用的。这宅子有些年头了,上辈人迷信。他的解释听起来很随意,但姜雨晴注意到他说这话时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左腕上的红绳。
西厢房比想象中舒适,虽然家具都是古董,但床铺是新换的,还有独立的浴室。窗户正对着后院,能看到一片荒芜的花园和一口古井。
七点在大厅吃晚饭周明远站在门口问道,我请了村里的阿姨做饭,虽然简单但很地道。
姜雨晴点点头,等周明远走后,她立刻打开背包取出工具。职业病使然,她对这座保存完好的老宅充满了专业好奇。墙上的壁纸是民国时期进口的,花纹依然清晰;天花板的石膏线脚工艺精湛;就连门把手都是纯铜的,上面刻着精美的缠枝纹。
她拿出相机开始拍照记录,这些细节对研究民国建筑很有价值。当她调整镜头对准床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