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严格监督。
如果有知青表现出对农村的不满,或者流露出回城的强烈愿望,很可能会被批判。
李秀梅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把张建国推到风口浪尖上。
机会很快就来了。
县里要开展一次学大寨的活动,要求各个村选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心得。
李秀梅建议让张建国作为知青代表发言。
建国,这是个好机会。她对张建国说,你可以在大会上表态,证明你已经真心扎根农村了。
张建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向村里申请了。
村长李大胜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他的申请。
建国,这次发言很重要,你要好好准备。李大胜叮嘱道。
我知道,村长。
李秀梅主动帮张建国写发言稿。
在稿子里,她巧妙地加入了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
比如:
刚下乡的时候,我确实不太适应农村生活,觉得条件比较艰苦......
城市和农村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希望将来能够改善农村的条件,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话单独看没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很容易被人断章取义。
张建国看了稿子,觉得写得不错,就照着背了下来。
大会召开的那天,张建国信心满满地走上台。
他按照稿子的内容发言,台下的听众起初还比较安静。
但当他说到城市和农村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的时候,台下开始有人议论。
这个知青在说什么
他是在嫌弃我们农村吗
什么叫存在差距
张建国察觉到气氛不对,但已经说出口的话收不回来了。
他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台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等他发言结束,台下已经是一片嘘声。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脸色很难看。
张建国同志,你刚才的发言有些不妥当。
哪里不妥当张建国紧张地问。
你说城市和农村存在差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农村不如城市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张建国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确实觉得农村不如城市,但这话不能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台下的农民代表们更是群情激愤。
这个知青太过分了!
瞧不起我们农民!
应该批判他!
很快,会议变成了对张建国的批判大会。
大家纷纷发言,指责他思想有问题,对农村缺乏感情。
张建国想要解释,但越解释越乱,最后只能低头认错。
我错了,我不应该说那些话。
光认错有什么用有人喊道,必须深刻检讨!
对,写检讨书!
在全县通报批评!
主持会议的副书记最后拍板:
张建国同志思想认识有问题,需要深刻反省。回去后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书,在全村宣读。
张建国灰头土脸地回到村里,整个人都傻了。
他不明白好好的一次发言,怎么变成了批判大会
秀梅,我的发言稿是不是有问题他问李秀梅。
有什么问题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啊。李秀梅装作无辜的样子。
可是大家的反应......
可能是你说话的语气有问题吧。李秀梅若有所思地说,你平时就喜欢抱怨农村生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