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上沾着花瓣,而林深的食指在画面外,虚焦地指向我的眼睛。

    保险柜里的铁盒重如千钧,打开时扬起细微的灰尘,那是十年时光的沉淀。几百卷胶卷整齐排列,标签从苏晚·2015·初遇到苏晚·2025·春,字迹从工整的印刷体渐变成潦草的行书。他用镊子夹起一卷2018年的底片,对着灯光举起,我看见自己在地铁上睡着,头歪向车窗,而画面外右侧10cm处,有团模糊的影子,经林深指点才看清,是他伸出却未触碰的手,在高速快门下成了虚焦的温柔。

    后来我发现,胶卷装不下你加班到凌晨的黑眼圈,他的声音哽咽,镊子在底片上投下颤抖的影,装不下你在父亲病房外咬出血的嘴唇,装不下你每次经过樱花树时,驻足的27秒——那是你用手机查阿尔茨海默病资料的时间。我看着负片里的自己,在红光灯下渐渐显影成暖色调,原来在我看不见的十年里,他用镜头做笔,在胶片上写满了未寄的情书。

    第五章:定影·永不褪色的光(深化)

    我们在工作室待到黎明,显影液温度调至32℃,比标准高4度,林深说这样能让老人颤抖的手拍出的照片,银盐颗粒更紧密。当那张我在病房打盹的照片完全显影时,我终于看清父亲指尖的细节——不是对焦失误,而是他用尽全力克制的、想要抚摸女儿头发的冲动,指尖血管因用力而凸起,在相纸上形成细微的纹路,像棵倒置的树。

    他最后一次来,把这卷胶卷交给我,林深往定影液里加了三滴湿润剂,说等晚晚能直面光的时候,再给她。他顿了顿,用夹子夹起相纸,水珠在晨光中折射出彩虹,其实那时他已经认不出我,却记得你的睫毛在哭的时候会颤抖,像受惊的蝴蝶。

    晨光爬上暗房窗台时,我发现林深鬓角的白发在逆光中闪着珍珠母光泽,右耳后新增了道晒痕,形状像极了徕卡M6的机顶轮廓。他忽然握住我的手,掌心的茧与我无名指的相机茧完美贴合,像两片终于对齐的接片底片。有些对焦不需要黄斑联动,他的拇指轻轻擦过我眼角的细纹,比如第一次见你,显影液泼在镜头上时,我就知道——你是我永远的对焦点。

    离开时,早樱已开至七成,嫩粉色花瓣落在徕卡镜头上,恰好遮住镀膜上的胎记。他帮我调整相机背带,手指在扣环上绕了三圈,系成个复杂的水手结:这次用f2.8吧,他的呼吸拂过我耳垂,背景虚化后,你会看见——他顿住,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里面是枚银戒指,戒面刻着微缩的樱花与徕卡快门,——我眼里的风景,一直是你。

    我按下快门,听见熟悉的咔嗒声,像时光的齿轮终于咬合。樱花落在取景器里,而林深单膝跪地,戒指盒在晨光中打开,里面的银戒反射着七彩光芒。显影液里,新的胶卷正在编织银盐的诗篇,那些跨越十年的等待与遗憾,终将在定影液里,成为永不褪色的光。

    第六章:显影·未曝光的135(终章深化)

    五年后的梅雨季节,阁楼的木板散发着樟脑与时光混合的气息。那台徕卡从木箱滑落时,我正用父亲的海鸥DF-1擦拭镜头,取景器里映出自己眼角的笑纹,忽然想起2015年秋天,林深转身时樱花落在他肩章的声音,轻得像蝴蝶振翅。

    等等。林深的声音从旋转楼梯传来,带着我熟悉的急促。他跳下时,白衬衫下摆扬起,露出当年被镜片划伤的疤痕,如今已淡成一道银色细线,像胶卷上的齿孔,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他蹲下来,指尖触到相机底部的暗格,轻轻一按,弹簧发出咔嗒声,像极了徕卡快门的轻响。

    暗格弹开的瞬间,我听见自己心跳如鼓,与十五年前在暗房泼洒显影液时的节奏重合。那卷柯达Gold

    200胶卷安静地躺在里面,铝箔包装上的樱花图案已褪成浅粉,边缘的S和L却因无数次触碰而发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胶卷的褶皱里打捞爱意简介 >在胶卷的褶皱里打捞爱意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