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黑市里的第一桶金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薄雾,给这座灰扑扑的工业小城镀上了一层淡金色。陈卫国拉着林秀芝,穿行在逐渐热闹起来的街巷中。他目标明确,脚步沉稳,完全不像一个刚刚被“扫地出门”、前途未卜的人。

    林秀芝跟在他身边,心里七上八下。黑市?那地方她只听说过,是城里人偷偷摸摸买卖东西的地方,听说抓得很严,要是被“红袖箍”(市场管理人员)逮住,轻则没收罚款,重则……她不敢想下去。她看着陈卫国棱角分明的侧脸,那份笃定让她稍稍安心,但手心里还是沁出了汗。

    “卫国……黑市……真的要去吗?万一……”她忍不住小声问。

    “放心,我有数。”陈卫国捏了捏她的手,低声解释,“这个点,正是‘早市’最热闹,也相对安全的时侯。那些‘红袖箍’也得吃早饭不是?我们动作快点,换点东西就走。”

    他凭着前世模糊的记忆,七拐八绕,最终钻进了一条狭窄、僻静的小巷。巷子深处,景象豁然一变。虽然依旧隐蔽,但人声明显嘈杂起来。两边墙根下,或蹲或站,聚集着不少人。有的面前铺着一小块布,上面摆着鸡蛋、蔬菜、几只活鸡;有的则揣着手,眼神警惕地打量着来往的人,显然是在等人“接头”。

    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禽类的腥臊、新鲜蔬菜的泥土气、还有劣质烟草的味道。交易大多悄声进行,讨价还价都压低了嗓子,透着一股紧张而隐秘的气氛。这就是1983年城市边缘的“黑市”,计划经济夹缝中顽强生存的灰色地带。

    林秀芝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紧张得手心冰凉,下意识地往陈卫国身边靠了靠。陈卫国倒是神色如常,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摊位和人群。他很快锁定了目标——一个蹲在墙角,面前放着两个柳条筐的老农。筐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还沾着点草屑的新鲜鸡蛋。

    “大爷,鸡蛋怎么换?”陈卫国拉着林秀芝走过去,蹲下身,声音不高不低。

    老农抬起头,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眼神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警惕和精明。他打量了一下陈卫国和林秀芝,见两人穿着虽然旧但还算L面(工装和干净布衣),不像捣乱的,才伸出两根手指头:“两斤粮票,换一斤鸡蛋。或者……一毛二一个,现钱。”

    陈卫国心里快速盘算着。粮票他有,但不多,而且粮票本身在黑市也能换钱(大约一斤全国粮票能换两毛钱左右)。直接给钱更划算,但他手里的现金更少。

    “大爷,您看这样行不?”陈卫国从布包里掏出两张半斤的全国粮票(这是他“顺”出来的票里价值相对高的),“我用一斤全国粮票,换您……八个鸡蛋,成不?”

    老农眼睛一亮。全国粮票比地方粮票值钱,在黑市更受欢迎,能换的东西更多。他飞快地心算了一下:一斤全国粮票黑市价能卖两毛多,八个鸡蛋按他的卖价是九毛六,但按粮票换,他等于用价值不到两毛的鸡蛋(按成本算)换了一斤值两毛多的粮票,还省了卖鸡蛋的风险,怎么算都赚了!

    “行!小伙子爽快!”老农生怕陈卫国反悔,麻利地从筐里数出八个最大最干净的鸡蛋,用草纸小心包好,递给陈卫国,通时飞快地收走了那两张粮票。

    交易完成,双方都松了口气。陈卫国把鸡蛋交给林秀芝拿着,又拉着她走向下一个目标——一个卖粗粮的摊位。他用剩下的几张地方粮票和一点零钱,换了两斤玉米面和一斤小米。钱和票都花得差不多了。

    “卫国,够了够了,这些够我们吃几天了。”林秀芝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粮食和鸡蛋,又是欣喜又是担忧,“钱和票都没了……”

    “别急,还没完。”陈卫国神秘一笑,目光投向巷子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蹲着一个穿着旧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面前没摆东西,只是手里捏着几张花花绿绿的票证,眼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返1983:开局离婚逆袭简介 >重返1983:开局离婚逆袭目录 > 第3章 黑市里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