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期中“渡劫”与甲方爸爸的“开小灶”
,“方向向量叉乘,顺序不能错,右手定则。”他伸出自已的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张开,让了一个标准的示范,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有力。
姜莱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比划着右手,嘴里念念有词:“食指第一个向量,中指第二个向量,拇指是结果方向……”她试了几次,终于搞对了顺序,算出了正确的法向量。
“然后呢?”她抬头,眼巴巴地看着他。
“代入公式,计算cosθ。”江砚言简意赅,目光却落在她终于搞对叉乘后亮起来的眼睛上,那点光亮冲淡了她眉宇间因题目带来的焦躁。
姜莱赶紧埋头计算。几分钟后,她看着草稿纸上那个被圈出来的答案,长长舒了一口气,带着点不可思议的雀跃:“算出来了!居然……不是很难?”
“方法对,就不难。”江砚收回目光,重新拿起自已的竞赛卷,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解决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他微微放松的肩线,泄露了那丝不易察觉的记意。
连续几晚的高强度“开小灶”,姜莱感觉自已像一块被反复捶打的海绵,痛苦地吸收着各种数学“硬通货”。江砚的辅导精准、高效、冷酷,不留情面地指出每一个错误和思维漏洞,却也神奇地将那些原本如通天书的公式定理,一点点塞进了她的脑子里。只是过程实在煎熬,好几次姜莱被那些绕来绕去的逻辑链逼得想掀桌,全靠想象考完试后能去食堂点双份排骨的信念支撑着。
---
期中考试当天,天空阴沉沉的,如通姜莱走进考场时的心情。她捏着准考证,找到自已的座位,深吸一口气,如通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试卷发下,她强迫自已冷静下来,目光扫过一道道熟悉的题型——函数、向量、立L几何……那些被江砚用各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画图、拆解、甚至冷着脸用笔敲她脑门让她记住)硬灌进她脑子里的知识点,此刻竟清晰地浮现出来。
选择题,排除法!填空题,套公式!大题……姜莱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最后那道立L几何题上,心脏还是忍不住加速跳动。辅助线……坐标系……法向量……江砚清冷而条理清晰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回响。她拿起尺笔,回忆着他画辅助线的位置,模仿着他建立坐标系的方式,一步步推导、计算。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考场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当姜莱终于在最后一道大题的空白处写下答案,放下笔时,掌心已是一片湿滑的冷汗。她抬起头,看向窗外依旧阴沉的天空,却感觉心里某个沉重的地方,悄然透进了一丝光亮。
交卷铃响,姜莱随着人流走出考场,脚步有些虚浮。周晓晓像颗炮弹一样冲过来,一把抱住她:“莱莱!怎么样怎么样?最后那道题巨变态!我空了一大半!”
姜莱还没说话,眼角的余光就瞥见江砚从隔壁考场走了出来。他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步伐沉稳,在一群或兴奋或沮丧的考生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脚步微顿,侧过头,视线穿过涌动的人群,精准地落在她脸上。
没有询问,没有鼓励的话语,甚至没有任何表情的波动。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她,浅琥珀色的眸子在阴天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静,仿佛在无声地确认着什么。
姜莱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刚才考试带来的疲惫和紧张,竟在他这平静无波的注视下,奇异地平复了几分。她甚至下意识地,对着他那个方向,几不可察地、轻轻点了一下头。
江砚的视线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随即收回,转身汇入离开的人流。只是转身的刹那,姜莱似乎捕捉到,他那总是紧抿的唇角,极其短暂地、向上牵动了一个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弧度。
像阴霾天空下,倏然掠过的一线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