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背包里周阿婆的遗照——老人背后正是同一片焚毁的祠堂。

    第二节:非遗祭坛(2480字)

    县非遗馆的射灯下,陈远志的竹编斗笠悬浮在防弹玻璃罩中。标签标注:悬月村竹骨镂空编织法(传承人:陈远志)。斗笠边缘那道悬崖村带来的裂痕,被金漆精心描摹成天然肌理美学。游客举着手机掠过展柜,涌向隔壁的非遗文创超市。

    纯手工!大师同款!电子屏滚动播放广告——流水线压制的竹纤维帽子印着二维码,扫码显示虚拟斗笠NFT。陈远志蹲在货架阴影里,将一只真竹编杯套塞给店员:放角落就行,能接热水...店员推开他的手:这糙玩意划伤客人谁负责

    手机突然震动。电商平台推送:

    您关注的商品销量破万!

    非遗竹编斗笠爆款榜第1名

    39.9

    材质:PP聚丙烯

    产地:鹏城龙岗

    正是赵天霸控股的工厂地址。陈远志点开商品详情页,模特戴着塑料斗笠在AI种植基地摆拍,简介写着: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直播间弹幕瀑布般冲刷屏幕:

    [

    真非遗大师在展柜挺尸呢

    ]

    [

    39块要啥自行车

    ]

    [

    下周去悬月村打卡塑料神梯!

    ]

    他猛然起身撞进展厅。防弹玻璃罩内,他亲手编的斗笠被射灯烤得篾条微翘。标签下方新增一行小字:文物状态监测提示:含水率低于临界值,竹材有断裂风险。隔着玻璃,他仿佛听见篾丝在干燥空气中崩裂的细响,像当年作坊被推土机碾碎的竹架。

    馆外广场,一群学生举着3D打印的微型钢梯模型欢呼。带队老师对着手机直播:同学们看!这就是脱贫攻坚的奇迹...

    模型底座刻着赵氏集团捐赠。

    第三节:记忆暗房(2130字)

    县档案馆地下三层,恒温恒湿系统发出低沉嗡鸣。刘会计的眼镜蒙着白雾,指尖抚过铁柜里落满灰尘的录音笔阵列。每支笔标注着城中村口述档案No.XX,其中No.107贴着王翠英的名字——断指女工讲述陈远志用塑料废料编护具的录音,就在这支笔里。

    扫描完了就封存。年轻馆员将最后一批磁带扔进转运箱,‘乡村记忆工程’电子库上线后,这些占地方的玩意儿...箱体突然倾斜,一盒磁带摔裂在地,褐色的磁条像肠子般散落。

    刘会计蹲下身,发现磁条间夹着半张照片:116宿舍女工们举着蓝印花布横幅,秀禾手中的不锈钢饭盒反射着烈日光芒。背面是陈远志的字迹:给阿婆看,城里有光。

    政府内网系统日志

    访问路径:乡村振兴数字库>历史影像模块

    搜索关键词:[蓝印花布][农民工][罢工]

    返回结果:0条

    用户吴主任上传文件:《鹏城龙岗产业升级成果展片》

    馆员凑近电子屏惊呼:刘老师您看!访问量破万了!屏幕显示非遗竹编NFT数字藏品交易曲线飙升。而屏幕下方,刘会计的U盘正插在主机接口——里面存着他耗费十年整理的打工者影像,系统却识别为未格式化存储设备。

    深夜,档案馆仅剩刘会计一人。他按下No.107录音笔播放键,王翠英的声音在空荡库房震颤:...陈哥用赵天霸工厂的废料编护膝,说垃圾也能变盔甲...

    声波震得铁柜嗡嗡作响,像无数亡灵在金属棺材里翻身。

    第四节:未闭合的圆(2100字)

    悬月村AI基地监控室,吴主任盯着突然黑屏的显示器暴跳如雷:谁切断的电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村姑进城打工》简介 >《村姑进城打工》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