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神,尤其是老人眼中那混合着绝望与希冀的光芒,刺痛每一个驻足者的心。这幅作品出自年逾八旬的李秀云之手,是她在视力严重衰退后,凭着记忆和触感,花了整整三年一针一线绣成。
奶奶,您看,‘春晖之家’今天揭牌了。已过而立的小娥指着窗外。公司对面,一座崭新的养老院落成。绿树成荫的院子里,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晒太阳、下棋。这是小娥用公司大部分利润捐建的公益养老院,首批入住的,全是像李秀云当年那样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李秀云坐在轮椅上,银白的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她已看不清孙女的容颜,只能摸索着握住小娥的手,枯瘦的手指在那枚她当年用红头绳编成的戒指上反复摩挲——那是小娥大学毕业时,她唯一能拿出的贺礼。好……真好……老人嘴角漾开满足的笑纹,我的小娥啊……是雪绒花变的,看着弱,可再大的风雪也埋不住……
窗外,阳光正好。一株从石缝里钻出的白色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纤细却柔韧。冰雪消融处,春意正无声漫过山野。那些曾被深埋于冻土的恩情,终将以另一种形式,泽被苍生。
>
**雪落荒村夜,拾婴暖破襟**
>
**鹅羽承书重,寒窗映苦心**
>
**金榜生枝节,血脉怎敌恩深**
>
**寸草铺就春晖路,风雪尽头万木春**
(上篇完)
六、春晖耀四方
春晖助农的壮大远超预期。小娥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根植于土地的淳朴诚信,不仅将山货卖向全国,更通过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山核桃成了精美的独立包装零食,野菌菇开发出即食汤包,土布鞋与现代设计结合,成为都市人追捧的国潮单品。公司吸纳了数百名本地青年就业,曾经萧条的县城重现活力。
然而,随着规模扩大,暗流开始涌动。一天,小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包装精美的收购意向书。一家名为宏远资本的大型投资集团,开出了令人咋舌的天价,意图全盘收购春晖助农。意向书措辞优雅,描绘了国际化、资本化运作后的宏伟蓝图。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几位后来加入的、有外企背景的高管难掩兴奋:
李总,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宏远的资源和渠道能让我们少走十年弯路!
是啊,套现后您个人财富自由,公司也能更快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做农业太苦了,回报周期长,有资本加持才能做大做强。
小娥沉默地翻看着意向书,指尖划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宏大的术语。她抬头,目光扫过会议室墙上那幅巨大的刺绣《风雪拾婴》。奶奶佝偻的身影、怀中的襁褓、漫天的风雪……仿佛穿越时空,刺痛了她的心。
做大做强小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春晖’的根在哪里是奶奶在雪地里捡起我的那条村道,是张婶王伯们送来一碗热粥的土灶台,是靠着乡亲们凑的‘百家钱’才铺平的求学路!宏远的蓝图里,有我们这些老农户的位置吗他们承诺的高效和利润,会不会变成压榨收购价的理由资本逐利是天性,可‘春晖’的初心是报恩,是让这片土地上像奶奶一样苦过来的人,活得有尊严!
她站起身,将意向书轻轻推回桌子中央:‘春晖助农’不卖。我们要走的路,是带着乡亲们一起富,不是把他们变成资本链条上最廉价的一环。这条路也许慢,但每一步,都得踩在实地上。
---
七、暗礁与明灯
拒绝宏远资本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引来了反噬。先是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抹黑春晖产品的帖子,指责山核桃有添加剂、菌菇农药残留超标、土布鞋以次充好。尽管小娥团队迅速拿出权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