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1章 庐州大战(2)
罕指挥蒙军。猛攻数次,均被庐州军民击退。

    蒙军遗尸无数,竟不能踏进庐州城内一寸土地。

    此时,陆旺、李威一军,击溃了蒙军后军主力,直接杀向察罕中军大营;吕文德、聂斌率领的水军,亦击败蒙国水军。

    更让察罕害怕的是,孟珙亲率十万京湖军,来援救庐州;赵葵派余玠、赵时哽等大将,率领数万精兵,由东向西,迅速逼近庐州。

    临安方面,大宋皇帝赵昀亲自下诏,派出数万御林军,开往庐州。

    张柔遣使急报察罕,要他马上率大军撤离庐州,再呆在庐州城外的话,不出数日,就会被各路宋军包饺子了。

    察罕无奈,只得下令停止攻城,集结兵马,向滁州方向转移。

    数十万大军,突然转移,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蒙军上下,此时混乱不堪,察罕喝止不住。

    各路宋军不断向蒙军攻击,蒙军攻城数十日,十分疲惫,仓促应战,大败亏输。

    察罕仰天叹道:"吾不听张柔之言,招此惨败!"

    一个幕僚劝道:"大帅,事已至此,只有亡羊补牢了。为今之计,只有快速向张柔一军靠拢,攻下滁州,才能顺利撤军。"

    察罕恨声道:"此番攻庐之战,准备年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弃庐不攻,前功尽弃,不知何年何月拿下庐州啊!"

    事实上,庐州从未被蒙军占领过,庐州军民惊天地泣鬼神的守城之举,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

    大宋国东有庐州,中有襄阳,西有钓鱼城,是蒙军永远的梦魇……

    庐州之战是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宋将杜杲守城谋划有方,善于用兵,屡挫蒙军,取得守城的胜利。蒙军则缺乏攻城经验,屡战屡败。

    此战之后,杜杲因功升淮西制置使。

    杜杲是大宋著名的抗蒙大将,他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他出生官宦之家,本身就非常有修养,在政治方面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担任六安、定远知县期间,均有政绩。杜杲晚年专意理学。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历代名人对杜杲的评价甚高,试举例如下:

    李宗勉、徐荣叟:帅淮西无逾杜杲者。

    赵昀:杜杲两有守功,若脱兵权,使有后祸,朕何以使人?

    脱脱:杜杲、王登、杨掞、张惟孝,思以功名自见,虽所立有小大,皆奇才也。

    陶宗仪:为文丽密清严,善行草,学急就章。

    胡应麟:蒙古灭金,势已压宋,而孟顾能于其间收复襄邓诸城。庐州之围,杜杲以数千御八十万之众,元人倾国不能进跬步。余尝谓国势无强弱,人实为之。

    不久,察罕、张柔率军攻陷滁州,张柔鼻中飞石,不得不回国疗伤;蒙军开至天长县时,遭到宋军袭击,损失惨重;攻打泗州时,被城周濠水所阻,激战多时不克。

    察罕见伐宋屡战不利,遂带着残兵败将,北撤蒙国。

    孟珙、赵葵、杜杲、吕文德等大宋将帅,指挥宋军展开大反攻,迅速收复了被蒙军攻占的淮西城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日,赵林在襄阳自家院子里与孟菊品茶聊天。

    赵林说道:"夫人,自阔端、阔出伐宋以来,大宋军民在川陕、京湖、江淮战场上取得了骄人战绩,令蒙军破胆,真令人高兴啊。"

    孟菊笑道:"诸多战绩,有你赵队长的不少功劳哩。"

    这时,赵林与孟菊的亲生儿子赵飞、赵翔,女儿赵馨来到他俩面前。

    孟菊柔声道:"飞儿、翔儿、馨儿,大宋军民屡挫蒙军,蒙军不敢进犯,国家开始安宁了,你们可以好好读书了。"

    这三个孩子,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乱世枭将简介 >乱世枭将目录 > 第171章 庐州大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