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督建(2)
官职。
大宋皇帝赵昀诏令冉王进为承事郎,暂时发遣到合州任知州;冉璞担任承务郎,代理合州通判,管理州事。迁徙合州城治的事情,全部委任给他们来办。
诏令一下,合州一府喧嚷哗然,认为这样不可行。
余玠慨然道:"合州城修成则蜀地就会依赖它保证安全,不能修成,余玠将独自承担罪责,与大家没有什么关系。"
谢方叔被余玠任命为督建总监,负责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十几座城池的建造。这些城池,均依山筑成城堡,形成坚固堡垒,星罗棋布,成为各州府的治所,屯驻军队,聚集粮食,做长期坚守的准备。
余玠发布大宋立国以来川蜀最严军令,迁移金地的戍卒,到达大获一带,以守护巴地的关口。迁移沔水一带的戍卒到达青居一带,先前驻守合州旧城邑的兴地戍卒,迁移驻守钓鱼,共同守备内水。迁移利州戍卒到云顶,守备外水。
如此设防,似以臂使指,联络一体,气势磅礴。余玠命令嘉定人俞兴担任粮官头儿,在成都府路一带开垦屯田,蜀地因此富足殷实。
经过数年日夜不停的建设,川蜀整体防御体系正式形成,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诸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粮,训练士卒,成为大宋国抵御蒙军入侵的坚强堡垒,在日后的抗蒙战争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一日,冉璞来到成都府衙,拜见余玠,说谢方叔在督建钓鱼城工程时,没有按照原有标准建造,有敷衍了事的情况。
余玠沉声道:"说说具体情况。"
冉璞道:"按工程计划,钓鱼城共建造八座城门,其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险关,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唤作护国门。其左倚悬崖绝壁,右临万丈深渊的嘉陵江,地势极其险要,是扼守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护国门内外的悬崖绝壁上,应该开凿一条栈道,但因施工难度太大,谢方叔没有执行工程计划。"
余玠听了,大声道:"不行,这条栈道必须建造,战时要便于军民行动。我马上动身,前往钓鱼城!"
冉璞激动地说:"余大人忠心事国,我钦佩之至。"
话休絮烦,余玠、冉璞来到合州钓鱼城后,谢方叔急忙相迎。
余玠责备道:"汝放弃护国门栈道的建造,那是严重失责,按律可判流放!"
谢方叔听了,吓得脸色煞白,解释道:"修建这条栈道,施工难度太大,我担心闹出人命,才--"
"别说了!"余玠打断了谢方叔的话。
谢方叔低下头去,不敢吱声。
冉璞瞪了谢方叔一眼,冷声道:"我说谢总指挥,战端一开,有了这条栈道,钓鱼城就固若金汤了。你怎能知难而退,不修这条栈道了呢。"
谢方叔听了,深恨冉璞,认为因为冉璞的反映,才导致自己挨批。
余玠神色缓和了下来,盯了谢方叔一眼,道:"方叔啊,你是川蜀重臣,念你先前功劳,这次就不处罚你了。你必须在半月之内,建好这条栈道!"
谢方叔大声回答:"请余大人放心,方叔保证完成任务!"
因为余玠决策英明,在川蜀防御设施的建设中亲临第一线,进行严格管理,才使川蜀防御设施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尤其是钓鱼城的建设,称得上固若金汤。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在合川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5公里,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位于护国门之上,这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民赖以生。从那以后,巨神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