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滔滔宏论
路远,加上宋蒙连年战事,就没通知你。现在呀,他俩的儿子,已经六岁啦,呵呵。"
冉清问道:"叫什么名字?"
赵林答道:"赵天一。"
停顿了一下,赵林感慨道:"我在大宋嘉定十年深秋效力于大宋,尔来四十三年矣。那时我正好二十岁,可以说风华正茂,现在六十三岁。抗金击蒙,不避艰险。如今蒙国内乱,我想趁势率军北伐,以靖报国之志。谁知刘整叛蒙,四川门户洞开,令人心碎哪。我意入川讨伐刘整,只是缺少帮手。"
冉清淡声道:"赵帅,这帮手嘛,其实你不缺。你现在想的,是想让湖丐帮协助宋军,伐刘整,灭蒙军吧。"
赵林笑道:"还是亲家公厉害,知道我的心事,呵呵。"
冉清道:"你我都是习武之人,肚子里没花花肠子,我实话实话,我不想破了湖丐帮创如人立下的的规矩,保持中立,不依附任何势力,行万里路,吃百家饭!"
赵林徐徐说道:"亲家公,国家安宁,四海歌舞,届时人人安享太平,个个喝幸福之酒,有何不好?"
冉清听了,轻哼一声,"如果有那一天,我们湖丐帮也就消失了。因为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还有叫花子吗?"
孟菊笑道:"冉帮主,那时候呀,叫花子肯定升级成新的帮派了。我呀,先给你们湖丐帮的未来取个名字,叫江富帮,怎么样。江对湖,富对丐,嘻嘻。"
冉清苦笑一声,沉声道:"自从盘古开天地,列朝列代,都把乞丐作为社会末流,各种污言秽语,不绝于耳。乞丐在不少王侯贵族、富商大贾眼里,还不如他们家里养的狗!我们丐人四海为家,吃百家饭,尝尽了人间冷暖,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同样是人,为何天差地别?我帮创始人决心改变此现状,丐人经考察加入湖丐涛,行侠仗义,匡扶正义,坚持独立性,不依附任何组织,吃有价值的饭,有尊严的饭!"
赵林、孟菊听了,触动良深,久久无语。
冉清说完后,头向后仰,双目微合,长长地吐气,沉浸在难以遏止的情绪之中,它亢奋,它激昂,它辛酸,它悲壮!
如泣如诉啊。
赵林缓缓道:"丐人的历史,不是常人能理解的。钱财万贯奉菩提,火化成灰尚信迷;盍乞一文略施舍,路旁饥妇抱儿啼。"
冉清听了,心头一颤,"赵帅能背乞丐诗,想必关注过这一群体吧。"
赵林眼眨泪花,徐徐说道:"何止关注,我还做过乞丐!"
冉清听了,大为惊讶,"赵帅这么优秀,是宋国台柱,怎么会做过乞丐呢。"
赵林望着窗外,良久,低声道:"我生父叫夏明,生母叫高萍,当年在淮河流域抗金。一次战斗中,我父母双双阵亡。残暴无比的金兵杀了我的兄弟姐妹,家里只剩下我一人,沦为乞丐,四海为家。在襄阳,京湖制置使赵方见我虎头虎脑,声雄气壮,认为我义子,带我到军营锤炼,还请仙师教我法术。从此,我告别了行乞生涯。"
冉清听了,大为感动,对赵林说道:"赵帅,我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四处行乞,后来加入湖丐帮。因为表现出色,被帮主看中,选为接班人。"
孟菊拉着赵林的手,依偎在赵林肩头上,娇声道:"夫君,时间不早了,你和冉帮主谈正经事吧。这些家事,留在以后说吧。"
赵林点点头,沉声道:"冉帮主,自古家国大义,最为紧要。湖丐帮数百年保持中立态度,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不少侠义高士。如今的湖丐帮,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宋还是助蒙,这是迟早作出的选择。这么多年,你也看到了,蒙军所过之处,杀戳无故百姓,暴虐不仁,人神共愤。入侵数十国,犯下了滔天之罪。蒙哥殒命钓鱼城,体现了大宋军民抗蒙的坚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