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村小学
选择逃进深山的路。
3、议办学校
钱树林也没有理睬赵元庆的不乐,又给他到了第三杯酒说:“我们这里就是缺文化,山沟里的孩子想上学真是比登天还难。你和我妹妹都是有文化的,何不在适当的地方,办个学校。来!为未来的老师们干杯!”
这一杯酒倒是激发了钱豆豆,于是她说:“我赞同我哥的意见,我们在这里办个学校,让那些山里的孩子也能够就近上学。不像我那时,要上五年级,就得跑到镇上去,中学就更远了,要不我也不会认识你(赵元庆)。”
不要看钱树林只是一个农民,山村野夫。可懂没文化的苦。想当年他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境还是较好的。要读书的条件有,让他去读书,他就不愿意去。他说:“爸爸、妈妈!我不是读书的料,还是让妹妹去读吧!她脑子好使。实在要我学,我就去拜师学武。”他父母仅采用了他的意见,把他妹妹送去读书,让他到达达寺去学的武。
钱树林白天跟师兄弟们一块干农活,闲时、晚上才学武功,一学就是五年。钱树林已经16岁了,可以说是半劳动力。他父母想,不能再学了,得回来帮父亲调理家务,也就是帮父亲种地,而不是在帮那些和尚种地。再说钱树林也不是学武的材料,学了5年武功,也是学到了一点的,主要是身体练棒了,16岁就已经是成熟的劳动力了。听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回家种地,他也没有意见,就同意了。
钱树林回家两年后就成家了,他的女人就是现在的孙福玲,以为是全家的福星,没想到倒成了钱家的克星!孙福玲过门后,生下钱龙,钱树林的爸爸妈妈就先后病故了。这下钱树林真的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接着妹妹钱豆豆(在外念书的)跟着赵元庆跑了。真是树倒猢狲散,一个好好的大家庭,目前只剩下他钱树林夫妻三人了。
钱树林家的地方是山里,但还不祘是深山里。它只是介于深山间的一个界面,可以说是半深山。到山外至少还要走10里,而到深山——深山绝处,也还有十里之遥。
赵元庆来到这里的第4天,就由钱树林做响导,共同探索了一下周围。先定了一处小山村,叫周村。并找了村子里面的负责人周良武。钱树林说:“良武兄!我们是钱庄的,这是我妹夫赵元庆。我们想在你们村找几间空房,当然,我们会出钱租下来,用来办学。不知有没有?”
周良武听说是来办学的,想了一下说:“空房?空房有!就是原来的学堂,老师走了,荒废几年了,不知还能用吗?”
赵元庆听说有旧学堂,很激动,忙问:“在哪里?能否带我们去看看!”
周良武说:“可以呀!你们跟我来。”
在周良武的引导下,他们三人来到了村西旁的空旷地方,空旷处的边上有几间平房。周良武用手指:“喏!就是那里!”
赵元庆沿着周良武手指,走向了平房,赵元庆走进了房,又伸手摸了摸墙壁,然后对周良武说:“周兄!但不知这房子雨吗?”
周良武说:“不!不漏雨!你看几年了,这里面都很干净的。”
赵元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周兄!但不知这四间房租下来一年应该要多少钱?”
周良武说:“要是用来办学,不要钱。但是我村的小孩上学,要免费。”
赵元庆思考了几分钟,没有马上回答周良武的话,轻轻的与钱树林议论了几句后才说:“周兄!租钱是应该付的,学费是不可免的。你想啊!如果上学的小孩免费,一个小孩免费,两个三个小孩也是免费,没有小孩上学的,不就有又意见了吗?他们就吃亏了,这样在村民中就会有矛盾。这问题不公平,不好解决!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良武点了点头说:“赵老师!你说得在理,我得消化消化才能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