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四岁以上的青壮劳动力都得去,特殊时期,也不允许用银两代替兵役,而且,那么多大军是要靠粮草养着的,秦王仓库里没有那么多粮食,那怎么办呢?当然还是得找百姓们“借”了。
好巧不巧的是,青石镇及其附近的周家村等一众小村庄,虽然地处偏远,却正好处在秦王的封地边界处,征兵自然也就被算进去了。
于是乎,就在昨天,秦王的旨意传到青石镇上来,几个兵丁身上佩刀,在镇长的带领下,闯入了周家,将一村子的人召集起来,查过户籍之后,凡是满足要求的都要被编入兵卒队伍,与此同时,这些兵丁还肩负着运输粮草的任务。
当然了,仅凭这么一只十多人的小队伍就想运输大批粮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才要先前往黎县,和大队伍会和,再一起去前线两军交战的地方,而类似这样的队伍,目前在秦王的封地之内,到处都是。
想到这儿,周长宁不自觉地看了一眼那些兵丁紧紧守着的那些马车,车上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都是从各个村子中强行收上来的,今年秋收虽然收成不错,但是各处都已经交过税了,剩下的这些,也不外是每家每户都要留下来自家吃的。
也不知道秦王在下这个命令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征兵之后,那些家里没了成年壮丁又没了粮食的老弱妇孺,该怎么生存下去。
大抵是没有的吧,周长宁眼神凉凉地朝着那个方向又看了一眼,随即移开了视线,机械式啃饼子的动作之下,谁也猜不出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至于从原身周长宁的记忆中为什么能知道这么多,只因着他爷爷是里正,他又是长孙,因此哪怕家底相比较那些富户来说还是浅了些,家里还是商量过后咬咬牙送他去了镇上的私塾,就希望他好歹识几个字、学些算账的本事,将来像他爹周大新一样,子承父业,做个酒楼的掌柜就好。
但是“周长宁”却格外争气些,即使私塾只是镇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秀才开的,老秀才姓何,年龄大了,精神也有所不济,能教授的东西比较有限,可他还是在这种情况下考取了童生,只是败在了院试这一关罢了。
不过,尽管与家里对他未来的设想大相径庭,但总归是件好事,虽然童生的功名在那些书香门第看来不值一提,但在青石镇这样的小地方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何况他年纪轻轻,以后还有机会再次下场,故而何秀才也不由得在周长宁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凡是从知交好友那里听到的关于朝堂的消息,偶尔也会拿出来与他说道一二。
作者有话说:
呜呜我们长宁崽崽开场难度地狱级,自带小可怜属性,希望大家多多喜欢他呀~
第二章 谋划
“哟!长宁总算是醒了,醒来了就好。”周二柱的手搭在周长宁的肩上,欣慰地拍了拍两下,他可是知道家里的老爷子有多重视大哥家的长宁,要是让老爷子知道他们三个人都没能照顾好侄子,怕是周家院子里又要上演起久违的一幕“老父亲教子”的戏码了。
周家兄弟三个,老大周大新因为读书识得几个字,而且性格圆滑些,便去做了酒楼掌柜;老二周二柱算是弟兄三人里性格最稳重的,若不是因为该到他启蒙的那两年地里收成不好,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了,单凭他那坐得住的性子,只怕才会是周家读书“读出了名堂”的第一人呐。
至于老三周三全,因为是小儿子,无论什么事情,上头都好歹有两个哥哥撑着呢,性格难免跳脱了些,平日里除了下地干活以外,最喜欢的就是跟他那群不知道从哪里结识到的朋友到处乱跑,若不是看他一直也都没给家里惹下什么祸事,周家老两口才不会就这样由着他的性子去呢。
而周长宁看中的正是这一点,拽了拽三叔的衣角道:“三叔,我想去小解,你陪我一道去吧。”此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