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论天下局势)
,也不能够报世叔大恩大德!”
言罢,深深弯腰一鞠!
贾政怡然自得,双手虚浮道:“雨村不必如此,为国举才,正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
看着这两人一唱一和,你来我往,聊的好不融洽,史毅只想笑,他倒是反成局外人了。
二人又恰谈了一阵,贾政才向史毅说道:“从今儿起,你每日来我书房研读,论语不读了——先把《礼记》背熟,每日散衙时我会来考你,上述可知?”
“咋又变卦了?”
史毅忽愣,遂犹豫了一会,才道:“表舅,小子对这些四书五经,之乎者也。
实在是没兴趣,您行行好要不跟我父亲回个话儿,别再逼我读书了——我的志向是马上立功,做个李牧、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
贾政闻言脸色一变,沉声道:“这些话自己留去和你父亲说,今儿个要么留下背书,要么往后休想再进我的门。”
“这假正经,咋就那么固执呢?”史毅不由一阵无语。
眼见气氛不对劲,贾雨村忙出来打圆场,笑道:“毅公子有此非凡志向实乃幸事,不过纵观古今诸多名芳千古的将帅,都离不开经笥二字。
兵圣孙武先生饱含经书,创下流传博古的《孙子兵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卫国吴起将军,通晓兵、法、儒诸家思想,一生未尝败绩,所著《吴起兵法》更是引众多后世人参益——由此可见读书之重。”
贾政捻着胡须点头道:“嗯,雨村言之有理。”
史毅不禁暗笑:“说了半天,就是为了想验证你最后一句话?”
他只是不想读这些四书五经,可没说不看兵书?
史毅不想跟他扯淡,转笑道:“听雨村兄所言,倒是对兵法筹谋都有所了解?”
贾政捻须不语。
贾雨村自信含笑:“略有小成!”
史毅眉头一挑,笑道:“那敢问雨村兄,如今漠北诸部蠢蠢欲动,大有势力一方收合之际,对此又有何看法?”
贾政面露不虞,正待出言训诉。
贾雨村却淡笑道:“北虏正遭受天灾,粮资紧缺,诸部趁机互弑抢夺,实属正常,不足为虑。
他们本就四处松散,短时间内想要拧聚成一股绳南侵我天朝上国,根本不可能。
依我看,朝廷应趁此以开放互市为诱饵,公告最强盛一方胜者可与我天朝通贸,以此来加快他们自相残杀步伐。
届时朝廷大军可顺势征伐推进,将剩余残势一举歼灭,此后漠北万里之云,届是我天朝国土。”这番话满是意气风发,语气激昂。
贾政捻须赞叹:“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为不可胜,待敌胜之,妙哉。”
史毅笑哼道:“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据我所知,那准噶尔部新任首领,噶尔丹是个有勇有谋的,也是漠北诸部最强盛的一支。
草原向来强者为尊,若是真靠互市为饵,诡诈使东,就想轻易计耍欺骗他们,恐是太过简单。
如若不成,定会更加怨恨朝廷,为祸愈烈——那噶尔丹再以此为由,趁机说服其他诸部,短时间便可聚集一只南侵强军,剑指祸患我天朝边陲,届时最先受苦受难的依旧是百姓。”
贾政面露不悦,冷哼道:“不过纸上谈兵,雨村之策句理务实,若依你说,那又该如何?”
史毅笑道:“很简单,其一扶弱持强,平衡草原诸部势力,不容出现独一支强权,谁先露头就打谁!其二.....”
一语未完,就被贾政打断:“胡闹!打仗岂非是儿戏。”
贾雨村也反驳道:“我大顺朝今岁各地灾祸频频,荆楚洪涝、齐鲁大旱、汉中蝗灾,不提盗贼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