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过端午节
读了不少书,眼界和见识也变得开阔。学到的知识越多,对于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自然是不相信的。
吃过饭,三个孩子上学。离家时,他们还不忘在各自书包里放几个鸡蛋鸭蛋,准备去学校和人玩碰蛋游戏。
趁着兰花刷碗刷锅的功夫,王满银则去对面小作坊视察。
十几天前,王树海已经带人把几孔窑洞箍好。小作坊正式搬迁过去后,由毛蛋帮着管理。现在王满银省了不少心,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忙碌。
不过他并没有完全放手,每天都要亲自去查看几次,重点关注炒货的质量。好在毛蛋做事情还是很认真的,目前没发现什么问题。
查看过后,王满银返回家中。
等兰花忙完,两口子骑着自行车去石圪节公社赶集。
今天端午节,王满银打算割几斤肉,中午包饺子吃。连带的,给员工们每人分一斤当福利。
现在是农历五月初,立夏刚过没多长时间。
黄土高原沟沟茆峁间,愈发热闹起来。
绿树成荫,野花盛开,蜂飞蝶舞。
更远处,麦浪随风翻腾,不少农人正埋头忙碌着。
对于这样的美景,王满银根本无心欣赏,只是一路骑得飞快。
只用十几分钟,已经赶到街口。
不出意外,街道上人头攒动。
压抑很多年后,人们对于赶集的热情简直超乎想象。很多人不买东西,只喜欢看热闹。
更搞笑的是,现在还有不少人喜欢买白洋布。
这两年,供销社里售卖的布匹越来越多,一些普通样式已经不需要布票了。
尤其白洋布,完全敞开销售。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买到。
可是很多人似乎仍然陷在思维怪圈当中,每次来公社赶集,都会买些白洋布带回家存起来。
据王满银所知,有些人家里已经存有上百丈白洋布……一年挣的钱基本都花在这上边。买来也不用,就存在家里。
他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这种奇葩现象。
总之,在石圪节,现在白洋布甚至成了家底殷实的象征。很多人相亲时,都会把媒人带到自家看看白洋布!
不过王满银家一寸都没买,平时直接买的成衣。
原本他和兰花准备去供销社看看,结果刚走到半道又被郭逵娃给拦住。
十多年前,这人曾带一帮弟兄管控着石圪节的黑市交易,也算风云人物了。
可惜好景不长,郭逵娃被人举报吃了牢饭,直到去年才放回来。
“你们聊,我先去供销社……”
见丈夫碰到熟人聊天,兰花打声招呼,跟着扭身离开。
“满银,你家现在还收葵花籽不收?”
“收,当然收,只要质量好就行。怎么了,逵哥有门路?”王满银笑着回答。
对方既然问这话,肯定是有想法的。
“我回来没啥事儿,对种地也不感兴趣,就想倒腾粮食挣几个钱。你要收的话,以后可以给你供货。另外,我还盘算着今年将自家几亩地全部种上向日葵,收入肯定比种玉米高!”郭逵娃姿态放的很低。
时过境迁,他知道自己现在和王满银已经没有可比性了。
不过在对方身上,郭逵娃更看到机会。
“逵哥好眼光,种葵花收入绝对高!”王满银点头表示赞同。
同时,他心里也有些感慨。这个时代不缺少机会,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敢不敢做事。
很多农民种地非常勤劳,却只知道埋头苦干,从来没有考虑过投入产出的问题。
石圪节公社的庄稼一般是两年三熟,只有极少部分田地勉强能够做到一年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