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芦花看到, 感动又有些难过。
自己先前老把人往好处想, 结果一步步被人逼到了墙角,进退不得,还差点连累干娘和牛武叔一起受累。这一番折腾,到底何苦来哉?就应该学自私点,想什么发财一起发啊!
“我本来就在苦恼之前收购的笋子,好多水分都重,没晒干,堆在屋里怕坏了,可每天搬进搬出地晾晒又麻烦得很。香秀娘昨晚来找过我后,我就想要不咱们搭几个木架子,直接将笋子晾在外面晾几天?趁机便把租她家的堂屋给退了,一举两得。”
芦花想起以前小时候她跟着妈妈去农村乡下走亲戚,养蚕的季节,许多人家家里会搭起半壁养蚕用的竹木架子,有些类似于像把许多张木梯子连在一起,一层一层的,一直可摸到天花板。每层架上摆满了竹编的圆形大簸箕,簸箕里面就养蚕。蚕吃桑叶的时候,满屋都是那种沙沙的绵绵声,蔚为可观。
刘桂香道:“可以是可以,但是搭在哪里?几百斤笋子要摊开晾晒,占的地儿可不小。要是就在香秀家院子里搭,香秀娘一样找你要租金,等着瞧。”
当然不可能再用她家的地方了,芦花也想好了,就在郁家废墟上搭---那位置最好,在垭口,地势高,没遮挡,风也大。而且地面大量铺着青石板,硬化过的。
找块稍稍干净点的地方,把地上的瓦砾、砖头和泥灰等清理清理,那么即使下雨,也不怕把东西弄脏了。
有了木架子,占的地方就不大了,十多二十个平方绰绰有余。
搭起来很快,不到半天就成。
搭架子的木头有现成的。牛武和牛桂香原先为了还芦花的人情,去山上砍了二三十根木料回来想帮她重建家园用,还搁在他们那里的。这次用过后架子拆掉,木头留着下次还能继续用。
留的都是好料,有七八根都是可做栋梁的那种直径三十公分以上的大圆木,但区区木架还用不了这么大的圆木。
没有簸箕,直接就地取材砍竹子替代,搁在木架上排得密密麻麻的,最后用大拇指粗细的麻绳将竹子编扎好,风吹不倒,人摇不掉。这么牢固,若是挂上门帘,直接可住人了。
木架顶上还做了个简易的坡屋顶,最后盖上稻草用来挡雨。
现在还没到雷雨季节,春天雨水小,虽然下雨较为频繁,但是基本上都是那种丝丝缕缕的小雨,打不进蓬草下面的架子上。
长龙一样的木架子约十米长、三米高,共做了四层,每层晒三百斤竹笋都不成问题。
当然,时间长了就不行了,不过芦花他们也用不到几天。
三人上午将架子搭好,下午的时候,便将所有竹笋转移了过去。
这一下子每日足足省下来四十文房租钱,可多收购三斤多笋子了。还省了天亮往外搬、天黑往屋内挪的早晚功夫。
香秀娘偷鸡不成蚀把米,气得跺脚,戳着香秀的脑门儿叫她来找芦花套近乎。
香秀人小心善,这些日子同父母矛盾极大,就因为她爹娘频频找理由向芦花要钱,她便没好意思再往芦花这边跑。
今儿她又一次被她娘骂着来找芦花,希望帮她做点事情。
芦花吃一堑长一智,被香秀娘整怕了,担心干什么都涉及钱,就将香秀的好意婉言谢绝了,香秀再忍不住,蹲在地上伤伤心心地大哭了一场。
芦花无奈又心疼,但真是被她的家人搞怕了,劝了半天将人劝回了家。
最麻烦的是晚上需要人照看着这些笋子,不然极有可能给人偷了。
芦花还没开口,牛武已经将棉被卷儿在地上铺好的稻草上打开来。
刘桂香自是要留下来同丈夫一起。
“咱们点个火堆,挂张草帘子,跟睡在自家屋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