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探索
俗界的很多学者,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
按照行星的排列,在小行星带这里,应该形成一个体积很大的行星。
可偏偏没有,反而是一地的破碎。
主流说法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巨大的力量使得系统内部产生了很多碎片。
这些碎片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像其他兄弟姐妹那样,通过不断的撞击融合,汇聚成为一颗新的行星。
但不巧的是,在它前后,火星和木星相继形成。
强大的引力削弱了小行星带的混乱情况,让众多小行星较为的稳定的保持了原来的状态。
……
反正在陈玉衡看来,
估计又是和创世神明们有关。
毕竟陈校长作为修行界的大人物,同意“神创论”是正常的。
创世神们既然能造一个地球出来,那扩大点,说太阳系都是她们整的也可以。
而且很多古修士也都这么认为。
因为太阳系的排列,实在是太巧合了。
就跟地球能够捕获月亮那种质量的行星一样,放在庞大的已知宇宙中,都算是一种奇迹。
很多恒星系统是双恒星排列,
而太阳是单独的,并且十分稳定,很少暴躁。
外部是几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强大的引力和面积可以帮助地球抵御大量的外来的小行星撞击……
而小行星带的特殊之处,
在陈玉衡看来,则在于以其为界限,划分出了太阳系内气态行星和固态行星的分布。
以内为固态,
以外为气态。
而小行星带中,又存在着很多富含水的彗星,时不时会下坠给里面的固态行星们送礼物,让原始的星球获得生命之源……
真的是非常的巧合。
这不得好好探索啊!
陈玉衡好奇的来到小行星带,找到了一些体积较大的星石落脚。
在这里,他明显感觉到了有些不同。
在火星上的时候,
陈玉衡身体反馈给他的感知,其实和在月亮上并不差差不多。
他行走呼吸,都非常的自然,太阳和脚下星球对他的牵引力,也有着明显的表现。
而来到小行星带后,陈玉衡觉得牵引力顿时大减,身体也出现了有一些症状。
他内观了一下自己的五脏六腑,觉得它们变得更加活跃,有些要从他体内跳出来的预感。
四肢也逐渐乏力。
更重要的是,
陈玉衡上天之前,是带上了从月神宫那儿扣下来的一块板砖的。
那块砖石在小行星带这儿微微发光发烫,有活出第二世的感觉。
果然,
这地方跟那些远古神灵们联系不潜。
只是先天之神记载基本完全,可没有说过小行星带这儿还有个先天大神的。
估计跟陈玉衡推测的一样,是创世神的手笔。
“还真的有水。”
陈玉衡找了几块星石,往它们的缝隙里扣扣,触觉反馈,他摸到了一些冰冰凉凉的东西。
那是,
水!
这个小行星带里蕴含着大量的流动的水!
这样是被地球上的学者们知道了,估计又得高兴坏了。
有水,
就意味着有资源。
等人类走出太阳系之时,这里完全可以充当一个完美的站台。
毕竟小行星带的星石虽然多,但总体密度并不大,也不会出现流星乱飞的情况。
星舰在这里停靠,是可以的。
谁让再往外面走,就是些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