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正当时
造.
超材料、量子计算、移动通信、计算机图形学.
周瑞本人自然也在里面,且被提及了两次。
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有芯片、机床、航母.甚至圆珠笔尖、单反镜头、打火机垫片
但一个庞大的国度,需要努力的地方是难以计数的。
无数科研工作者,在无数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努力,甚至默默无名,才造就了当今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介绍完新增选院士的成就后,接下来则是五场演讲。
由新增选院士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位,上台讲话。
不涉及学术内容,更不会讲具体细节,而是以心得、感悟、承诺为主。
周瑞作为全场最特殊的一位,自然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后一个。
前四位演讲,周瑞也在认真听,不过注意到元老中间出去过一次。
心里微微一笑,估计是抽烟去了吧
元老很快回来,也轮到他上台了。
周瑞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神态镇定的走到了礼堂的最中央。
圆形的设计,使得每个人都正对着他。
他没有带稿,只是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停顿片刻,沉声说到:
“大家好,我是15届增选院士,周瑞。”
增选流程长达半年左右,以成果确定时间划分,所以虽然时间已经到了16,但他是15届。
“很荣幸,能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正要说下一句,周瑞瞥到工程院的工作人员疯狂挥手。
赶紧补了一句:“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一咳咳,这是两份特殊的荣誉”
好吧,心态上他更注重工程院,但口语上,还是科学院三个字念得更顺溜。
差点开场就天崩
战术性停顿,稳了一手后,周瑞继续朗声道:
“院士,是国家赋予的荣誉和认可,也是社会赋予的期望和仰慕,我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我说我想做‘宇航员’!后来老师问我宇航员是什么,我答不出,所以改口说想做‘科学家’”
周瑞的幽默,引出了不少微笑,似乎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当年。
那些给出这个回答的孩子,不知有几位得偿所愿,但在座的众人当年恐怕都是这些孩子里出来的。
“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基本上是个标准答案,这么说最显得志向高远,目前两个理想,后者‘科学家’我有幸算是做到了,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再成为一把‘宇航员’.”
听到这话,下方几个工程院的领导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
你想多了,周教主哪怕他们都死绝了,也不可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想上天?门都没有!
周瑞继续道:“刚才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我不由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上一代人被问这个问题时,会是什么答案,于是我发了个消息给我爸。”
“他回答我说也是科学家.”
“我不由想到,上上一代呢?”
说到这里,周瑞不由看向下面的元老和孙老,然后微笑着说道:“也许际遇、经历不同,答案也不一样,但我相信,当年的那些孩子中,科学家也依然会是一个有​诱惑力的答案。”
“为什么?”
“因为自甲午战争以来,这片土地上几乎所有的不幸、悲剧、悲壮,都绕不开一个词,那就是‘科技落后’。”
“我们缺少坚船利炮,缺少足够的口粮,缺少工业,缺少基础建设。”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