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12章五铢钱
    “汉武帝的用人标准是唯才是举,他在位期间曾分别于元光元年及元封五年两次颁布求贤诏。”

    “他通过这两次策问发现与挖掘了很多优秀人才。”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公孙弘与董仲舒。”

    “贫民出身的公孙弘参加了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他的文章起初没被考官看重,还将他的名次排在了末位。”

    “但当汉武帝亲自阅卷时,发现公孙弘的观点正合他的意愿,于是将公孙弘的文章排列到首位。”

    “而且立即下诏接见公孙弘,两人见面后谈话非常融洽,汉武帝看重公孙弘的才华,没有嫌弃他已年愈古稀,从此留任重用。”

    “公孙弘不辱使命,于汉武帝元朔五年,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

    “即主要是以通一艺以上、先用诵多者为准,其中品级高的可任左右内史、太行卒史,品级低的也可任郡太守卒史或边郡太守卒史。”

    “公孙弘还将边境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因为他就是贫民出身,多次提出罢西南夷、苍海郡工程,终于得到武帝同意。”

    “他认为酷吏行事过于残忍,如果任用酷吏担任郡守之职,势必对待百姓不仁。”

    “因而反对汉武帝提拔酷吏宁成为郡守,他还在兴办中央官学、官员考核制度及选聘人才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等。”

    “因为公孙弘对汉朝的贡献,让他后来官至汉武帝的丞相,一直干到近八十岁才死于任上。”

    “再说董仲舒,他是汉武帝发出第二次求贤诏时才出场的,因为第一次时好尚黄老、憎恨儒学的窦太后还健在,他认为时机没有成熟。”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这套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理论,深受汉武帝的喜欢,并在他后来的施政实践中逐步执行。”

    而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这完全是董仲舒的功劳。”

    “再说将臣这边不用我说,太出名了,卫青、霍去病是赫赫有名地反击匈奴战争的英雄,他们为汉武帝征服了汉朝一直畏惧的匈奴帝国,为汉朝疆土的扩大及后期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杰出贡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将军有些还是越人、匈奴人。”

    “像金日磾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先前曾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

    “总之,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采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让他执政期间人才济济,从而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真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对内汉武帝还颁布了推恩令,将大量封地分给诸侯王的子弟,以削弱他们的权力。”

    “其次,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内朝和外朝两个政治机构,分别由皇帝和丞相掌控。”

    “汉武帝还设立了御史台和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这些都是政治上的政策,当然也有经济上的,一个“武”字,一个强汉,就说明这个国家离不开打仗的,打仗的需要钱吧!这就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在“文景之治”期间,汉代政府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累积了不少的财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简介 >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目录 > 第312章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