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执政是一把好手,对外却才华平平。”
那就不是个经商的料子,沈玉耀每次看到蔡有志,听到他那刚正不阿的发言,都觉得他应该被调到都察院去做左都御史。
绝对不会像之前的陈明一样,天天哪壶不开提哪壶。
“西北互市已经走上正轨,倒也无须蔡尚书费心,只需商旅好好经营便是,殿下不必忧心。”
又不需要蔡有志自己去行商,杨可卿认为沈玉耀不用忧心。
“若只有一个西北互市,自然不用忧心,但西北互市最多只能吞下部分商旅,我大庄边塞绵长,可供商旅往来之地,岂止一处?”
沈玉耀话音落下,秦淑君递上一张舆图。
展开舆图,上面清晰的画着大庄弯弯曲曲的边塞,那条线占据大半个地图,而今西北互市所在的周塞关不过是上面一个小点。
杨可卿见此,惊叹不已。
“此图甚妙,殿下,不知此图是哪位大家的手笔?”
沈玉耀敲了敲舆图右上角的图案。
杨可卿定睛一看,认出来了,“没想到曲将军还有如此神技。”
“曲川多年征战,在边关长大,他对边关的熟悉确实令人叹为观止,此乃我大庄将才。”沈玉耀赞同杨可卿的话,“孤有意,在此二处再设互市,吞下来自更南和更西的商路。”
周塞关在地图上比较靠北,而沈玉耀点的那两处,一处居中,一处靠南。
如果没有舆图,杨可卿对这些大抵不是很了解,有了舆图,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能更好的了解沈玉耀的想法。
“殿下所想极为可行,只要吞下此两处,边塞之上便能互通有无了。”
互市不光是说赚取高额商税,还能使当地运输能力更上一层楼。
而且还会大大丰富当地物资,给予当地百姓实惠。
若是真能连成一线,那大庄边境上的国防实力也会大大提升。
因为能更快的运输粮食,更快的囤积军粮。
百利而无一害。
唯一缺点,就是前期建立有些困难。
因为周塞关这个互市,原本便商旅云集,在此基础上直接建立即可。
而沈玉耀点出来的那两处,几乎等于白手起家。
第102章
沈玉耀知道这件事的难度非常大。
但正是因为难度大,所以她才想要去做,毕竟她当上皇帝之后,并不只是想要做个守成之君。
“事在人为,不必担忧。”
沈玉耀宽慰杨可卿,“孤此刻将此事说与你听,并不是让你现在就做好此事。”
杨可卿应了一声,心中却并不这么想。
如果沈玉耀不想让她做,那一开始沈玉耀就不会跟她说。
“你觉得,朝中有谁适合去做这两件事?”
沈玉耀没有将建立两个新的互市看做同一件事,而是分为两件,这就是为了能分担风险。
万一选出来的那个人不合适,也不能两个都失败。
当然,运气不好,都失败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说尽量保证有一个能坚持下去,只要有了白手起家的成功经验,下一个就好说了。
“臣以为,石二非常合适。”
杨可卿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说,她觉得石采文合适。
沈玉耀倒是没想到这个时候,杨可卿会去推荐石采文。
“你们俩现在关系倒是挺好。”
沈玉耀记得以前石采文和杨可卿一见面就是掐架,没消停的时候。
虽然后来两人好像是重归于好,但是她们之间的矛盾似乎一直没有解决过。
小时候就相看两厌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