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太后的遗嘱很怪
杜太后靠在病榻上,看了大家一眼后,眼光停留在赵匡胤的脸上,问道:“我儿继承大统,做了皇帝,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说:“是祖上的庇佑和母后的教诲,儿子才能做皇帝。”
“全都不是!”杜太后轻轻地摇摇头道:“为娘告诉你,你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柴荣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你才有机会做皇帝。如果柴荣有个年纪大的儿子继承皇位,你绝不会有今天!”
赵匡胤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尴尬地说道:“母后教诲得极是!”
杜太后环视三个儿子一眼,示意光义、光美退下。赵普正欲跟着出去。
杜太后轻轻地叫道:“赵书记别走!”
赵普立即站住了。杜太后示意赵普关上宫门,然后向赵匡胤招招手,叫他靠近些。赵匡胤连忙来到杜太后病榻前,双膝跪下。
杜太后轻轻地咳了一声道:“你死后,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之后,传给光美;光美之后,再传给德昭。四海固然广大,天下固然辽阔,但很难治理,但只要是大人做皇帝,不让无知的小儿去主持国政,就能够保得国运长久,江山稳固。你可要记住为娘的话。”
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杜太后会说出这样的话,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格外别扭。自古以来,皇位都是传子不传弟、传嫡不传庶,而现在母后却要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心里实在是一百个不愿意。然而,此话出自母后之口,自己是难以违抗的。只得极不情愿地磕头应道:“儿臣谨遵母后之命!”
“你要当着我的面向神灵、向祖宗起誓。”杜太后语气坚决地说。
赵匡胤膝行后退,给杜太后连叩了三个响头,说道:“神明在上,祖宗在上,儿臣若不遵从太后教诲,天地不容,神必殛之!”
杜太后看了赵普一眼,示意叫他过来,待赵普靠近病榻后,她温和地说:“你跟主子多年,就像家人一样,今天之事,你记下来,他日为赵宋开国之制,不得有违。”
赵普慌忙跪下奏道:“臣定当谨记太后的旨命。”说罢,取来纸笔,站在病榻前,迅速记下太后刚才所说的话,立成誓书,并在末尾署上“臣赵普谨记”几个字,给太后过目之后,装进一个金匮之内。然后打开宫门,把金匮交给管档案的太监收藏起来。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金匮之命”。
杜太后这个遗嘱很怪,违反了皇位继承龙脉顺延、传嫡不传庶的祖制。
这件事载于正史,当时在场的只有杜太后、赵匡胤两个当事人,赵普是作为见证人的身份出现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管档案的太监,是他将封好的遗嘱收藏进金匮之中的。他只能算是一个局外人。
正是因为这个“金匮之命”,使此后赵宋王朝的皇位继承出现了很多扑朔迷离的怪事,使后人由此而产生无穷的遐想。甚至还有人怀疑,“金匮之命”是否真有其事。
原来,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名叫匡济、次子名叫匡胤、三子名叫匡义、四子名叫匡美、五子名叫匡赞。长子匡济、五子匡赞未成年便已夭折。活着的只有匡胤、匡义、匡美三人。赵匡胤做了皇帝后,为避讳,匡义改名光义,匡美改名光美。所以,太后遗嘱中,称光义、光美。德昭是赵匡胤的儿子,是元配贺氏所生。
金匮立誓后不过两天,太后便在慈德宫安然而逝。葬礼自然是一番热闹,不必细述。
4、驭将之术
赵匡胤用了赵普之计,顺利地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财权,为建立新的军事制度扫平了道路。不久,赵匡胤命皇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赵光美为开元府尹。
老将们都被免职了,边境的安全还得考虑,赵匡胤起用一批将领去镇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