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南唐)亡国之君(下)
句话了,但是这句话到了赵匡胤耳朵里却是只换来了呵呵一笑,赵匡胤很了解李煜,他知道李煜就是这么说说而已,而且李煜是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所以他决定征讨南唐。
但是征讨南唐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他对于度过长江没有太大的把握,历来渡江作战少之又少,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赤壁之战,但是这个结局却是很悲惨。
而赵匡胤这边水军并不是很强大,所有他也不能仓促的用船只渡江,因为他们的水军不一定是南唐军的对手,所以还剩下一个方法,那就是建造浮桥。
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能够在长江上建造浮桥,这又让赵匡胤十分为难,到那时就在此时一个人却主动来投,他说他已经测好了长江的水势,知道哪里能够建造浮桥。
这个人就是南唐人樊若水,这个人本来是南唐的一个文人,但是南唐官场还是科举考试的时候黑幕太多,樊若水考了好几次但是却都考不上,这让他对于南唐心灰意冷,对于整天在皇宫中吃喝玩乐的李煜心中充满了极大的不满。
于是他要报复,他要帮助宋朝灭掉南唐。
为了方便他测绘,他就和宋朝派来的几个精通佛法的少年一起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来到了南唐,这几个精通佛法的少年也被李煜奉为上宾,樊若水在长江两岸跑来跑去自然是没人敢管他,经过长时间的测算和考察,最终樊若水敲定了建造浮桥的方式和地点。
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派遣潘美等人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在陆地上,让曹彬带着大军从北面直线进攻南唐,而又给吴越打个招呼,让吴越从东面进攻南唐,三路大军齐聚,南唐有被包围的风险。
但是此时的李煜却是有了点英雄气概,他听说赵匡胤派兵来打他之后,他就对他的那些大臣们说道:“赵匡胤要是敢来,我就披挂上阵和他亲自决战,与宋军死战,保全社稷江山。”
但是李煜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这要是打仗,这家伙真是靠不住。
不久他听说吴越王也牵扯进来了,就给吴越王写了封信:“唇亡齿寒,我完了,对你也没啥好处。”
但是吴越王却是根本不理他,因为此时的吴越王已经下定决心臣服赵匡胤了,他看得出来宋朝统一全国已经是不可阻挡之势了,不能硬抗只能投降妥协。
不久曹彬大军杀到了长江边上,击败了南唐方面的阻击军队,然后准备在采石矶一带搭架浮桥度过长江。
一开始李煜和他的大臣们觉得这长江就没听说过谁能搭成浮桥,你赵匡胤也不行。
于是也就没当回事,就等着赵匡胤被困在长江北岸,而在金陵城内还是该干啥干啥,没有动员全国军队,也没有组织军队加强沿江防御。
但是赵匡胤在樊若水的帮助下,很快就搭好了浮桥,宋军恍如是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金陵城下。
而此时吴越国的军队也开到了常州润州一带,也准备直插金陵。
看着城外突然出现的宋军,李煜心里不淡定了,此时在城中包括拉壮丁的也不过是才两万余人,这些人想要击败宋军,很难。
而更让李煜烦闷的是在金陵城内他根本找不到能够担当守卫大任的将领,最终把这件事交给了皇甫继勋,这个人就是之前被柴荣俘虏拒不投降的皇甫晖,皇甫晖的名气给了皇甫继勋一个闪亮亮到光环,李煜觉得皇甫晖是个人才,他的儿子应该也是个人才,所以就把金陵的守卫工作交给了皇甫晖,但是实际上,皇甫晖却是一个草包,要胆量没胆量,要能力没能力,他接管了金陵的防御工作之后,就开始进行消极防御,不主动出击,也不防御。
他之所以搞这样的战略,因为他想投降,但是现在投降肯定不好,落个坏名声,所以他想着城里的兵死个差不多的时候,那时候再投降就没有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