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3章 (后蜀)一隅偏安
丢掉,但是实际上孟昶也曾经想过好好的治理一下蜀国,最起码保住他的一隅江山。

    他和李煜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李煜整天想的就是闭关自守,自己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不愿意主动出击,也不愿意对外扩张,就是整天吃老本,最终也把自己的国家给玩完了。

    孟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野心的,但是眼光一般(这要是真说起来还不能怪他,要怪就怪孟知祥吧,谁让他死的走,培养个继承人是半成品呢,呵呵。)

    他在继位之后,特别是掌权了之后,进行过好几次的对外战争,算是有胜有负,这些战斗对于蜀国的国力还是有一定的损耗的,但是这一点在他亡国之后成了他的一个亮点,成了他和那些因为整天吟诗作赋而亡国的皇帝相比的一个优点。

    史书上记载孟昶整天想着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也是是极大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昶志欲窥至中甚锐”,这句话就点明了孟昶不是个甘心守着一隅偏安的主,他想着更大的地盘,但是最终大的战斗没有打成,只是找到机会打了两场。。

    他的对外战争,我简单地说一下,其实谈不上对外战争,只是找到了机会赚了点地盘,或者想要占便宜结果被人家打回来了而已,呵呵。

    那时候契丹刚刚灭亡了后晋,中原大乱,孟昶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到中原沾点便宜,要是自己能够进入中原,那就成了中原之主了,但是这个逐鹿中原的想法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不过他也是从这个混乱中得到了一些好处,后晋雄武军节度使何健把自己的地盘秦州、成州、阶州这三州交给了孟昶,中原大乱,何健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最终谁输谁赢,还不如赶紧投降一个距离自己近的而且势力比较强大的,这孟昶自然就是首选。

    但是孟昶得到了这三州之后,还不满意,于是就发兵继续进攻边上的风州,他把这四洲拿下之后,彻底恢复了当年王衍时的蜀国全盛疆域,而这四州是直取中原的要道,孟昶拿下了这四州对于中原来说是一个威胁。

    要是中原进攻蜀国,这几个州能够作为一个屏障或者说是缓冲地带,但是孟昶要是想要进入中原,这几个州就成了他直取中原的前站,特别是秦州和风州刚好把凤翔后面包围,而风州也能直接进入关中,这样的优势位置,平时都是拼死拼活也要抢的,但是此时却轻易地到了孟昶的手中。

    这一切顺畅的根本就是有如神助,这让孟昶很自信,于是在拿下了秦州、成州、阶州、凤州之后,孟昶志得意满,准备继续开拓,但是此时他回过头来看一下中原的战局,他才发现,原来他已经落后了,因为刘知远带着河东军赶到了中原,正式称帝,其实当时要是孟昶真的敢冲一下,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但是让二十来岁的孟昶就像当年柴荣亲征一样做到力排众议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孟昶的直取中原的计划最终夭折了。

    但是中原要不了,不是还有一个凤翔吗?过了凤翔就是关中,关中一带的河中等地也是乱糟糟的,再加上刘知远刚刚称帝,局势还不稳当,孟昶就想着趁乱取利。

    这样的脑瓜和胆识,都是很多亡国之君,不具备的,所以就算是孟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也是个不一般的亡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中的佼佼者,呵呵。

    不久后汉爆发了大名鼎鼎的三镇之乱,赵思绾和王景崇等人在凤翔一带造反了,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后汉刘知远的对手,于是就给孟昶写信,让孟昶救他们,孟昶是个有志向有野心的好孩子,有这样的好处他肯定是要占一下的,于是派了派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响应赵思绾。

    其实这一场战斗,我觉得更加表现了孟昶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不凡,这一次的战斗要是操作得好,对于蜀国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能够让蜀国一下子改变偏居一隅的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五代十国那些人简介 >五代十国那些人目录 > 第243章 (后蜀)一隅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