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同赫尔利的谈话[1]
们军队也和他们一样吃不饱、穿不暖,走路都没有力吗?这如何使得呢?

    我们的意见大要如此。对赫尔利将军为了帮助中国而不辞劳瘁长途跋涉的热忱,我们在延安的人们深表感谢。关于中国三个区域的实况,我们感觉到有告诉你的必要。

    在不破坏解放区抗战力量及不妨碍民主的基础上,我们愿意和蒋介石先生取得妥协,即使问题解决得少一些、慢一些也可以,我们并不要求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要破坏解放区的抗战力量和妨碍民主,那就不行了。

    我很愿意和蒋介石先生见面,过去有困难,没有机会,今天有赫尔利将军帮助,在适当时机我愿意和蒋先生见面。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谈话记录刊印。

    --------------------------------------------------------------------------------

    注释

    [1]赫尔利(一八八三——一九六三),美国陆军少将。一九四四年九月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来华,“调处”国共关系。同年十一月七日带着经蒋介石修改、同意的题为《协议的基础》的文件飞抵延安,在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进行了三天的会谈后,表示赞同中共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双方共同拟定了《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草案)》。但是,蒋介石拒绝这个“协定”,赫尔利即跟着变卦,支持蒋介石的意见,背弃他在延安的诺言。以后,赫尔利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在国共两党多次接触和谈判中,他总是企图施加压力,迫使中共接受国民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并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日发表声明,宣称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本篇是毛泽东同赫尔利第二次谈话的主要部分。

    [2]包,指包瑞德(一八九二——一九七O),美国陆军上校。当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美军观察组组长。

    [3]同盟国,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中、苏、美、英、法等国家。

    [4]赫尔利带来的《协议的基础》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工作,来统一在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二、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遵守与执行中央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三、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原则,双方将遵行为了提倡进步与政府民主程序的发展的政策。四、在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共产党军队的一切军官与一切士兵被中央政府改组时,将依照他们在全国军队中的职位得到一样的薪俸与津贴,共产党军队的一切组成部分将在军器与装备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五、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地位,并将承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中国一切政党将获得合法地位。

    [5]见本卷第135页注[7]。

    [6]汤恩伯,曾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因在河南作战中溃败,当时贬任国民党军黔桂湘边区总司令。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7]美军观察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驻延安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军事情况的调查组,该组的第一批人员在组长包瑞德上校率领下于一九四四年七月到达延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毛泽东文集 第三卷简介 >毛泽东文集 第三卷目录 > 同赫尔利的谈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