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史笔如刀——“胆怯”的李提督
熟骁勇善战。

    再就是临时招募的家丁。这种家丁本质上属于职业雇佣军,如宋应昌在如朝前给杨元的信中说,要他和其他将领多多招募辽东家丁,“每名给安家银六两,每月月粮银一两八钱。调动之日再给行粮、盐菜、马匹料草。如有事故不必勾取,患平即散,不作正数。”不过实际上,往往这种家丁也是长期跟随将领们的,只不过朝廷给钱,将领们就招他们前来,不给就不招而已。

    ……

    再把明军撤退时损失的人数考虑进去,是役明军伤亡当在一千余人左右,再怎么多也不可能超过吴惟珊所说的一千五。不过,这些伤亡将士,大多是李如松以下诸将的亲信家丁,辽东军的精华。

    李如松说的阵亡家丁两人,明军二百六十四人,很可能汇报的是在编部队的伤亡情况,他和李如柏、张世爵、李宁、孙守廉、祖承训等人不在编的家丁损失未计在内。

    在这一战中,辽东将领们带了大批家丁。辽东诸将的家丁,在十二月初九宋应昌催兵时曾有过统计,其云当时未到各将家丁人数为:副将杨元并原任游击戚金下家丁共六百八十二名;见任副总兵李如柏下家丁二百四十五名;原任副总兵祖承训下家丁一百二十三名。另外于正月的统计里,说李宁所部有辽东正兵及家丁一千一百八十九人,其他人的家丁数不明。

    以此计算,则光是杨元、李如柏、祖承训三人的家丁就有一千零五十人,其他还有李如松带的数十到一百余人,李宁、李如梅、张世爵、查大受、孙守廉等人家丁也没有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每人的家丁都不会少于百人,因此我认为此战的家丁总计在一千五百到两千人左右。换句话说,即使刨去杨元的家丁,最开始的三千明军里也大约有一半是家丁。

    这些家丁里,像李有升这种属于军中编制的是少数,大部分是没有编制的。这些不在编的家丁,如宋应昌所说,“患平即散,不作正数”,本就不算在编制内,自然也谈不上呈报伤亡数字。这里还有另一事要注意,即这些不在编的家丁的伤亡抚恤,是要由将领自己掏腰包的。如宋应昌安抚杨元时曾说,你在平壤一战阵亡的六名家丁,可以报上名来,我想办法给你破格存恤。这“破格”二字,说明这些家丁伤亡,按例朝廷是不管的。李如松心疼家丁伤亡,除个人感情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不过这么一来,阵亡人数就显然不是报给朝廷的两百六十四人了,那里面的家丁只有两个,是李有升这种有编制的。其他没编制的都没计算在内,这也确实没必要计算。一是按例不计,二是写上去了也领不到抚恤,白写。

    这一战的大多记载中多少都强调了明军家丁,原因我想无外两个:要么家丁骁勇过于常人,要么家丁数量众多。但无论那个原因,都可得到家丁伤亡极可能比在编士兵大的结论。如果按在编人员死亡两百六十四人计算,而三千人中有一半家丁,那么此战明军战死人数当倍于战报,大约为五百三十人到六百人左右。如果加上受伤的,明军总伤亡应该在一千人左右。

    ……

    最后顺便说说咸镜道威胁的解除。

    把加藤清正这股威胁解决掉的人,不是朝鲜任何一支部队和将领,依然是明军,准确地说是明军的总参谋长袁黄。

    袁黄已经把朝鲜局势研究透了。他仔细地分析了整个战略态势与加藤清正的性格后,准确地判断出第二军团在咸镜道的尴尬地位:加藤清正现在又想占个便宜,又想早日脱离苦海,首鼠两端,左右摇摆,自己都无法作出决断。

    袁黄不介意帮加藤清正下一个决心。

    他请示过宋应昌之后,派了麾下一位策士冯仲缨,面授机宜,带了十几个人直奔咸镜道。

    已经被吓破了胆的朝鲜人根本不相信这十来个人能阻挡第二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简介 >帝国最后的荣耀目录 > 第一章 史笔如刀——“胆怯”的李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