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疫情特别篇)番外1
遭了毒手。这几只羊是爷爷他们五六年前闲得无聊时叫大伯他们凑钱买来养着消遣的,原本只有两只,一公一母,后来生了不少,叔伯们也抱走贩卖过几只,现在家里还剩五只,三公两母,除了老羊之外的两只公羊前后都被宰杀了,为什么不宰老羊呢?因为有感情了。

    宰好了的羊也分给了叔伯和好友们一些,但大部分还是被我和大伯家的两个侄儿给吃掉了,当然,吃的最多的是我……邻居们也有来买的,甚至还有从东西两头大老远的地方跑来买的,但是爷爷坚决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这是给我大孙儿吃哒!不卖不卖!”但是邻居们还是不愿离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啊,村里还在养猪牛羊的根本就没多少,更别提杀羊的了,以至于最后还是村委通过摄像头发现了情况,他们着急忙慌地赶来驱走村民——这个摄像头是新安装的,为的就是监控村民的走动。

    爷爷奶奶这个年过的很开心,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过就是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现在好啦,因为疫情的缘故,叔伯家的兄弟姐妹还有我自己天天就在他们面前乱转,虽然村里是不允许胡乱走动吧,但好在我们几家住的也不远,尤其大伯家还是从老宅分割出去的,中间只是弄了道墙算是遮挡,墙上还开了道门儿,二伯家则是在隔壁的隔壁,他们家和其他叔伯家来串门儿时都得避开大路,并绕到菜园子那里从后门进来。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爷爷奶奶当年的神勇——这份八间屋的大宅子是他们老两口年轻时自己盖的,我说的可是从买地到运材料盖起房子全是他们和几个邻居的偶尔帮衬弄起来的,材料还是用板儿车运的哦,当年可是用坏了好几辆板儿车……这还不算完,在当年大部分村民涌进城市打工的时候,他们便率先搞起了“包地”的生产方式,两个人呐,种了三十多亩的棉花,有时候人手不足便不得不雇佣周围村镇的妇女老人来帮忙授粉施肥,也幸亏那时候的农村人都很纯朴的,工资和包地的费用都是先欠着的,全部是等卖了棉花后统一结账,当然,村民见爷爷他们种了这么多土地,倒也不怕他不给结账,乡里乡亲的嘛,这么大的家业,爷爷奶奶还能跑了不成?于是我们家便越来越有钱了,甚至到后来刚开始兴起大棚种植的时候,也有足够的资金去县城购买种子肥料以及搭棚的材料——县城的人可不给赊账的。

    当然,虽然他们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简衣略食地侍弄那些土地,但是依旧没有忘记造小人儿,毕竟当时我们唐家是逃荒来到此地定居的,在这个村里是独门独户,全村就我们一家姓唐,而在老一代人的思维里,人口是家族传承以及劳作挣口食的重要生产力,于是他们前后生了五个孩子,还都是男孩,我爹排行老四,小名儿叫四妮儿,这个小名儿挺有意思的,因为邻里们觉得奶奶已经生了三个男孩儿了,那第四个总不能还是吧?所以他们早早地就叫起了小名儿,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让他们大跌眼镜,因为第四个孩子依旧是男孩儿,所以当奶奶生下五叔的时候,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对了,五叔的小名儿也有意思,叫糖蛋儿,糖蛋儿在我们这边的方言中是糖果的意思,蛋儿,又有“小”的意思,再加上我们姓唐嘛,所以就叫糖蛋儿了……呵呵呵。

    哦,大伯他们的小名儿挺平常的,分别叫调皮,省心,省事,呵呵呵。

    五个孩子里,我爹是其中最聪明的一个

    ,所以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甚至不惜花钱送他到市里读书,当然,我爹毕竟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幼年时的生活环境又是农村这种普遍没有文化的氛围中,所以虽然他是有些小聪明了,但始终学不会城里人的那些斯文,甚至还一度变成了小混混,不过幸好他遇到了我妈,甚至还“栽”在了我妈的手里,毕竟是被她­‍​调­​&#2594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双性人纪事简介 >双性人纪事目录 > (疫情特别篇)番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