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节
分饬数省遵行,便得分抄数份。这都不能假手于人,全靠军机章京的笔快。

    等拟好旨稿,进呈核可,军机大臣的曹毓瑛,分别缓急,吩咐先发“两江”的廷寄,这是给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谕旨。洋洋两千余言,情词殷切,如果一个人抄缮,得要好一会工夫,所以用“点扣”的办法。

    上谕的行款是有规定的,明发每页六行,廷寄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点明全文字数,扣准每页起讫,分开抄缮,即名为“点扣”。等抄好校对,一字不误,方始粘连在一起,随即加封钤上军机处的银印,不到一个时辰,便已发出。

    这样一直忙到中午,犹未完毕。在养心殿也还未退朝,僧王生前的战功,看来并不如何辉煌,但一死便让大家乱了手脚,才知道他真是国之干城,因此两宫太后悼念元勋,指示恤典特别从优。于是又召见礼部尚书,当面商定,除了发帑治丧、子孙袭爵以外,特谥为“忠”,配享太庙,那都是安邦定国,第一等功臣才能得到的殊荣。

    此外还要筹划财源。定陵工程,已费了一笔巨款,现在军事逆转,为激励士气,欠饷一定得发一发,这又是大费周章的事,商量的时间便久了。

    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饥肠辘辘。君臣为国,枵腹从公,等退朝下来,刚回到军机处,立刻便有小太监来传旨:两宫太后赏恭亲王江米酿鸭子一大碗、三丝翅子一大碗、一品锅一个、菠菜猪肉馅包子一大盘,由御膳房伺候。同时声明:不必谢恩。

    虽说“不必谢恩”,恭王还是必恭必敬地站着听完。随后御膳房便来开饭,照例的四盘四碗以外,加上太后所赏的菜,摆满了一张大理石面的圆桌。恭王看在眼里,感在心中,久矣没有这样的恩典了!不想一番挫折之后,复蒙眷遇,所不同的,从前传旨是“赏议政王”,而今是“赏恭亲王”,转念到此,越觉悲欢不明。

    ‘咱们五个人那吃得了这么多?”宝鋆提议:“给他们拨一半儿去吧!”

    “他们”是指对面屋里的军机章京,恭王接口便说:“何必那么费事?让他们一块儿过来吃好了。”

    “怕坐不下吧?”文祥说。

    “不要紧,挤一挤,倒热闹。”

    这下真是热闹了!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分成四班,满汉各一班间日轮值,也有十六人之多,加上军机大臣一共二十一个人,就换了特大号的圆桌面来,也还是坐不下。但恭王愿与军机章京会食,不便辜负他那番礼贤下士的美意,文祥便与李棠阶、宝鋆,曹毓瑛,以及两个“达拉密”坐一桌,让其余的陪着恭王在一起坐。

    这顿饭吃得很香,一则是饥者易为食,再则是颇有“大团圆”的那种味道。恭王一高兴之下,告诉宝鋆,每人送二百两银子的“节敬”。前方的士气不知如何?军机章京却是感于恭王的体恤,人人效命,案无积牍,部署详明。朝野之间,原以僧王阵亡,匪势复炽,人心颇有浮动不安的迹象,现在看到恭王和军机大臣指挥若定,总算把那些无稽的流言平息下来了。

    但是曾国藩未曾带兵出省,总是件不能叫人放心的事。连两宫太后也已明白,自金陵一下,曾国藩唯恐位高谤重,凡有措施,无不以持盈保泰,谦让退避为宗旨,宁愿“求阙”,不愿全美,尤其是蔡寿祺放了那一把野火,虽没有烧到曾国藩身上,而以他的谨密深沉,必具戒心,未见得肯担此重任。如果等他上疏一辞,再责以大义,宠以殊荣,虽可挽回,终嫌落了痕迹,于民心士气,大有关系。这样就不如“先发制人”,所以一连又发了三道措词十分倚重的上谕,催他出兵。同时也知道曾国藩笃于手足之情,对他的那个“老九”,曲尽维护,唯恐不周,所以特别提到请假回籍的曾国荃,希望他销假,“来京陛见”,以便起用,作为暗中的一种笼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简介 >慈禧全传·玉座珠帘目录 > 第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