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二、哈吉·阿里的课
月,摩顿森在伊斯兰堡机场填入境表格时,他的笔在“职业栏”那一格犹豫了许久。好几年来他都写“登山者”;这一次,他潦草地填入了霍尔尼建议的“会长——中亚协会”。霍尔尼预见,这个组织将如同他创立的半导体公司一样快速成长,除了在巴基斯坦,还会沿丝绸之路散布到各个“斯坦”地区,推广学校建设和其他人道主义援助计划。摩顿森则没那么乐观,盖好第一所学校都已困难重重,他实在不敢想象霍尔尼所说的计划。不过令他安心的是,他有了年薪21798元的稳定收入,同时也多了一份任重道远的责任。

    摩顿森从斯卡都寄了封信给穆札佛,表示愿意给他提供一份薪水稳定的工作,希望他到科尔飞帮忙盖学校。离开斯卡都回到科尔飞之前,摩顿森也拜访了古拉姆·帕尔维。帕尔维的房子位于斯卡都南部山丘,附近都是翠绿的密林,隔壁就是华美的清真寺,土地是他父亲所捐,清真寺则是由他建造完成。在帕尔维被苹果树和杏桃围绕的庭院里,摩顿森提出了他对未来的保守计划:先将科尔飞的学校完成,然后明年在巴尔蒂斯坦其他地区再盖一所学校。他也邀请帕尔维加入。征得霍尔尼的同意后,摩顿森给帕尔维提供一些薪水,补贴他做会计师的微薄收入。

    “我马上就发现,葛瑞格有一颗了不起的心。”帕尔维说,“我们俩都渴望着帮助巴尔蒂斯坦的孩子们。我怎么能拒绝他呢?”

    帕尔维给摩顿森介绍了一位能干的斯卡都泥水匠玛克玛,两人一起在星期五下午回到科尔飞。走在村里的新桥上,摩顿森惊讶地看见十多位科尔飞妇女穿着只有在特别日子才会穿的盛装迎面走来。妇女们跟他打招呼后,就忙着去拜访住在附近村子的娘家,因为那天是星期五,伊斯兰教的“主麻日”。

    “有了桥之后,她们现在可以当天回到村里,所以每到星期五,科尔飞的妇女们就回娘家探视家人。”摩顿森解释说,“这座桥变成了联结母性亲情的一种纽带,让她们更快乐,不像从前那么孤单。谁能想到像桥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可以给女性带来那么多的支撑。”

    在远处的布劳渡河岸上,哈吉·阿里一如往常,像雕像般站在悬崖的最高处,左右分别站着塔瓦哈和嘉涵,哈吉·阿里用热烈的拥抱欢迎他的美国儿子回来,亲切地问候他从大城市带来的客人。

    摩顿森看到他的老朋友穆札佛害羞地站在哈吉·阿里身旁,非常开心。两人热情拥抱,仔细打量着对方的面容,穆札佛尊敬地将摩顿森的手拉到自己的心口。

    “永青那右?”摩顿森说着传统的巴尔蒂问候语,意思是“你好吗?”脸上满溢着关心。

    “我那天其实还好,感谢安拉。”十年后回想当时的情景时,穆札佛已是即将失聪的老人,他温柔地说,“只是有点累。”

    那天晚上在哈吉·阿里家吃晚饭时,摩顿森才知道穆札佛刚完成一趟历经十八天的艰苦行程。从斯卡都到科尔飞唯一的路又一次因山崩而中断,穆札佛刚陪同日本登山队往返巴托罗冰川,马上又带着一小队挑夫,每人背上四十公斤重的水泥,徒步二十五公里山路运往科尔飞。个子瘦小的穆札佛那时已经六十多岁,前后扛了二十趟水泥上科尔飞,日夜赶路,甚至顾不上吃饭,只盼着能在摩顿森到达之前把水泥准时送到。

    “我第一次在巴托罗冰川遇到葛瑞格·摩顿森先生的时候,他是个非常和善的年轻人。”穆札佛回忆,“很幽默,喜欢开玩笑,也很愿意和我们这些穷协作分享东西。当我找不到他,担心他可能在冰川上丧生的时候,我整个晚上都没睡,一直在向安拉祈祷,让我有机会救他。后来我找到他,我答应要用我所有的力量保护他。从那之后,他就一直在帮助巴尔蒂人。我很穷,只能贡献我的祈祷,还有我的力气,我很高兴能给予这些,帮助他盖学校。后来,我搬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杯茶简介 >三杯茶目录 > 十二、哈吉·阿里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