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9、陈赓的一次得意之作
    日军的此次“扫荡”采取了东西夹击、稳步推进的战术。

    西线日军于1939年1月上旬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大名等据点出动,开始向东平推,占领一地,烧杀一处,然后留置守备部队,建立伪政权,军事与政治手段相结合,招法凶狠毒辣。

    东线日军于2月初从泊头、德州、聊城等据点向西进攻,与西线日军成夹击之势。

    这期间,第129师的5个作战集团,用一些小部队袭扰、迟滞日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至2月9日,日军主力仍占据了冀南中心区的各个县城。

    刘、徐、邓沉着地指挥部队转至外围后,认真研究了形势,一致认为,不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就不能彻底粉碎敌人的“扫荡”。

    1月21日,刘、徐、邓及各集团负责人在第129师师部共同商讨反“扫荡”的作战问题。早就憋不住火的陈赓建议:

    “鬼子在平原作战气焰非常嚣张,仗着它有汽车和机枪、小炮,一发现八路军的部队就追,特别是受袭后更是穷追不舍,我看可以利用它这个特点搞个伏击。”

    “这个想法很好。”刘伯承欣然赞同,“鬼子是势利的东西,这是日本法西斯狂妄独尊的必然表现。他根本看不起我们,受了袭击当然就不服气,急于报复。日军大本营不是说要利用我们退避的心理,奋勇进击,穷追而消灭吗?是可以用伏击打它一个冷不防,但关键是地形要选好。”

    经过研究,大家决定把伏击地点定在威县以南的香城固。

    威县是南宫以南的一个县城。日军占领威县后,继续向北进攻,威县成了日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点,由第10师团40联队一部驻守。当时其周围仅有少量日军,广大乡村仍然被掌握在抗日力量的手中。以威县之敌为歼击对象非常理想。

    2月4日,陈赓率部进驻香城固。副旅长韩东山和旅参谋长周希汉对香城固周围的地形进行了勘察,发现香城固西北一带的沙滩是个理想的伏击战场:一条要干涸的河道在香城固穿过,河道两边是大片的灌木、草丛,公路就修在河道里。香城固西侧不远处有一道几十米高、1000多米长的沙岗,岗边有个叫张家庄的村庄。东北1.5公里外的庄头村,地势也是隆起的,与西边的张家庄遥遥相对。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形,是平原地带比较难得的伏击战场。

    当韩、周向陈赓、王新亭汇报了敌情和香城固西北一带的地形后,陈赓连声说:“好,好!香城固西北一带的沙滩确实是一个很理想的袋形伏击阵地,而威县守敌恰好可作为我诱击之对象。”王新亭也支持陈赓的决定。

    在组织各团干部秘密察看了那里的地形、地貌后,陈赓做了战斗部署:第344旅688团团长韦杰率领该团第1营在香城固担任正面阻击任务,团主力进至张家庄担任从西向东的侧击任务;补充团位于庄头村一线,担任从东向西的侧击任务;新1团以一个营钳制曲周之敌,防止其增援,团主力于马落堡地区担任切断敌之退路的任务;骑兵连为诱敌部队。

    部署完这个口袋阵后,陈赓对几位团领导说:“你们各团派出一部分部队,在2月7日、8日、9日,连续3天袭击威县县城,要千方百计诱敌出城。”

    2月9日晚,战斗准备开始了。第386旅的干部、战士在香城固西北老沙河西岸一带,展开了一场构筑工事的紧张战斗。附近几个村的民兵模范班和老百姓也前来助战。他们按照工事构筑方案,筑成一道2500米长的菱形战壕。壕边移栽了一丛丛红柳树,把阵地隐蔽得严严实实。天快亮时,这个口袋阵神不知、鬼不觉地筑成了。

    周希汉对阵地仔细检查了一遍后,即命令部队进入阵地,迅速做好战斗准备。这时,香城固区区长郝立顺跑来报告:100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简介 >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目录 > 9、陈赓的一次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