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5、平原村落战斗典范
    5月14日后,日军华北方面军集重兵,凭借优势的兵力,分多路,利用快速交通工具。连续在晋县、深泽、安平、肃宁、河间、深县、束鹿地区追歼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向外突围的部队。或利用骑兵、自行车队,穿树林、趟麦田,搜剿隐蔽在野外的干部和群众。同时,留出机动部队,隐蔽在主要点线,待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主力回到中心区后,实行“压倒战”。

    冀中军民艰苦奋战,顽强斗争。有的部队一次次被敌人冲散,又一次一次地集合起来;几个被冲散的单位,立即组成一个新的战斗集体;上一级指挥员伤亡了,下一级就主动指挥。

    在反“扫荡”斗争十分紧张的时候,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华北军分会于5月20日指出:“冀中大规模‘扫荡’正在急剧发展,日益达到‘扫荡’的高潮”“必然是空前艰苦与严重的。”同时,“由于冀中区有5年来抗日平原游击战争的基础与经验,有广大群众斗争的发展,我们相信冀中区是有力量与有把握来粉碎敌人任何残酷的‘扫荡’。但这种空前艰苦与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就要求冀中全区的党政军民学加强密切的团结,以最大的顽强性与毅力坚持斗争到底。”

    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的警备旅兼第6军分区、第8军分区机关及主力各一部,先后于23日、24日,分别在深县南部和河(间)肃(宁)公路以南西道口地区,遭日伪军合围,展开浴血苦战。分散在中心区的党政军人员,带领群众和民兵游击小组,顽强地同日伪军周旋,隐蔽物资,收容失散人员,掩护战斗部队转移,坚持斗争。

    为配合中心区的斗争,转至外线的第7军分区第17、第22团,在民兵的配合下,以班、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在深泽、无极、新乐、定县地区,或依托村落,或利用地道,或隐蔽在路旁,伏击、袭击、迎击、阻击日伪军。

    6月初起,日军华北方面军一方面以1/2的兵力,控制平汉、津浦、德石铁路和沧石公路等冀中周围的主要交通干线,利用机动位置和稠密的点线,实行封锁、阻拦和围追堵截,反复奔袭我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一方面,以1/2的兵力,加紧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捕捉我军留下的武装、地方干部、失散人员,破坏党政民组织,并利用“新民会”“宣抚班”等汉奸组织,欺骗群众,逐村逐户搜查,疯狂进行“清剿”。

    当时,冀中我军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中。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于6月10日指出:今后冀中环境,已不可能有过去一样大块地区,而是在敌之严重封锁分割下,变成多数小块,今后我们在这些小块地区互相配合,互相联系,坚持平原的小块的游击战争,这是冀中今后游击战争的新特点。因此,必须用大力加强外翼工作与东部工作,作为我们的基点与今后恢复中心区的据点,并在中心地区与外翼环境日益严重地区,改变组织形式与斗争形式,使之适合于新的斗争环境。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先后于6月4日、11日和21日,多次作出决定和发出指示:主力部队继续向外转移,基干团和地区队也可相机外转,自拟路线、自定时间;补充的新战士,要随走随收;留下的工作人员,要广泛运用革命的两面政策,坚持小型隐蔽的武装斗争。

    遵照上述指示精神,各军分区机关率主力,分多路选择敌之兵力薄弱的地区,采用避实就虚、灵活穿插的作战方式,先后向外线转移,进行了宋庄和掌史村等战斗。

    6月8日,左叶、梁达三率22团的几个连,转战到了深泽县北约8公里处的宋庄。途中先后遇到了第6军分区的1个连和民兵第15、第16大队,几路人合在一起,一共300余人。这时,他们突然发现周围日军各据点都增加了兵力,敌人有要出兵“扫荡”的迹象。于是,左叶等人立即查看地形,部署兵力,边组织村民转移,边迅速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简介 >八路军震惊中外的20大战役目录 > 5、平原村落战斗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