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眼不识金镶玉 散伙甩卖元青花
哼的,晚上睡觉也给沈蔚一个后背。半个月过去,仍然如此。沈蔚问:quot;岳武,你最近怎么了?怎么无精打采的?quot;
金岳武哼了一声不说话。沈蔚就有些急,说:quot;是不是这次东西买打眼了?要不怎么一进家门就黑着脸像丧门星似的?东西买回来的也挺多,又是梅瓶又是字画,为什么还这么别扭呢?quot;
金岳武忍无可忍,终于发泄出来:quot;还不是因为郑天友那个浑蛋!这次我们俩合伙去长春买东西,他硬说我和舅舅联手骗他钱,你说这小子可恶不可恶?他现在想立马把东西卖了,把钱拿回去,可他自己又卖不出去,所以拿到咱家。我跟他打交道真是腻透了,恨不得立马把东西踹出去,赶紧把钱还给他,以后再也不跟他共事了!quot;
沈蔚说:quot;郑天友过去跟你是同事这不错,可是他一沾钱就六亲不认,对这号人咱必须心里有数。可话又说回来了,卖古玩字画不同于卖吃的用的,你越心急越卖不上价。最好别卖给贩子,他还想拿你的东西赚钱呢,能给得上你价吗?还是想办法卖给收藏的人。quot;
金岳武道:quot;这两天我也在琢磨这事,可真正既懂行又有钱的买主实在是太难找了!quot;沈蔚道:quot;别着急,等等看。quot;
没过几天,金岳武真碰上一个想买梅瓶的人。这是个衣冠楚楚,有一半话听不懂的南方人,当时这个南方人去逛文渊阁,问巴兰:quot;老板,你手里有没有像样的梅瓶?quot;巴兰说:quot;你怎么专买梅瓶呢?别的东西不买吗?quot;这个南方人说:quot;我现在正在集梅瓶。quot;当时恰巧金岳武正在店里,听到后见巴兰说没有,便说:quot;我手里有梅瓶,你想不想跟我看看去?quot;南方人问:quot;是青花的吗?quot;
金岳武道:quot;还真巧了,就是青花的。quot;南方人说:quot;那好,我现在就跟你去看看。quot;金岳武一听立即喜上眉梢,一分钟也没耽误,赶紧给郑天友打电话。如果不叫郑天友,即使你卖个高价,也指不定他会说出什么话来。于是,三个人就一起来到金岳武家。
金岳武指着梅瓶介绍说:quot;这个梅瓶是刚从东北一个前伪满总理的后人家里收上来的,没准还是官窑呢!你看这器型,你看这青花,你再看这件头,哪儿都好,但我也不瞒你,美中不足的是在青花的积釉处有些小麻点,不过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可能是烧窑时温度太高,但不影响整体品相。怎么样,我实在不实在?连这么点瑕疵我都如实相告。quot;
这个南方人面无表情,只是平淡地说:quot;你开价吧。quot;
金岳武感觉对方还挺痛快,便说:quot;我也不多要,你就给三万二吧。因为这是两个人合伙买来的,这价钱是进价,主要为了赶快倒本好分账。quot;
南方人道:quot;三万二太高了。刚才你说的这点毛病,我早就看出来了,既然你这么实在,我也不少给钱,两万八,怎么样?不行我就走人。quot;
郑天友一听忙喊:quot;别介,咱好好商量!quot;金岳武也直挠头皮。虽然这是迄今给价最高的一个买主,可仍然不够本钱,若还绷着不卖,又怕把他绷跑了。于是就进一步推荐,想通过讲解,让对方认账:
quot;你再仔细瞧瞧,这可是过去伪满总理家里的摆设,每到冬天便插上一束梅花,摆在条案上,品茶待客,闻着花香,那叫讲究!再说,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是大哥,所以自古以来只有梅瓶,没有兰、竹、菊的瓶。你既然敢给价,说明你懂行,干脆你再加点价,只要不赔钱,这东西就归你。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