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吐突承璀。”
“吐突中尉?”
“怎么?”虽然郭家势隆,郭念云一直谨奉内戚不得干政的原则,极少过问朝廷是非,原因还在于李纯的刚硬个性,所以当他主动发问时,她仍必须小心作答。
她说:“事关重大,一时一刻都耽搁不得。吐突将军从长安赶去河阴还需几日,这段时间里怎么办呢?”
皇帝在心里冷笑,瞧瞧,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东都留守权德舆和郭家关系极为密切,此前众大臣联名上表请封郭念云为皇后,领头的就是权德舆。如今他下辖的河阴仓出了大事,郭家果然不肯袖手旁观。对郭念云来说,让谁去调查都行,就是不能让吐突承璀去,因为吐突承璀是她的死对头,更是郭家的眼中钉。
“贵妃有什么建议?”
郭念云迟疑了一下,问:“可否就近委任钦差大臣呢?”
“朕已经委任吐突承璀为钦差了,并且……他也已经到达洛阳了。”
“他已经到了?”郭念云的惊讶毫无虚饰——莫非吐突承璀会飞不成?而且就算昨夜收到快报后立即动身,此刻也到不了东都。在郭念云的印象中,吐突承璀哪次外出不是大张旗鼓,排场摆得堪比王公,从来不顾事情的轻重缓急。几年前他任成德监军时,就是因为这种颐指气使的做派惹恼了前线的将士,才把仗打得一团糟,只有皇帝对他一味纵容。难道这次吐突承璀吸取教训,痛改前非了?
李纯估计她琢磨得差不多了,才说:“朕几天前就派遣吐突承璀去洛阳了。哦,为了别的事……倒是碰巧了。”
郭念云愣住了,她看着皇帝——这个陌生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吗?
第一次见到这张完美的脸时,她曾大为倾倒。十几年过去了,皇帝的脸变老了许多,仍然俊美非凡,却又遍布凌厉的风霜。以至于她每次认真看他时,都会在内心害怕地发抖。
这么说,他早就计划好了要收拾权德舆?就因为权德舆替自己出头?所以河阴仓事件的内幕究竟是什么,还真不好说……
尤其让郭念云沮丧的是,她花了那么的心思收买皇帝身边的人,自以为对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现在才发觉,那根本就是自己的臆想。
她待不下去了。
内侍报,司天台监应召来见,郭贵妃乘机告退。
出殿时,郭念云和波斯人李素擦肩而过,司天台监止步行礼,郭念云当作没看见。除非在皇帝面前,对任何人郭贵妃都是极其傲慢的。
李素在心里苦笑。那时候权德舆带头上表,逼着皇帝册封郭念云为皇后,皇帝不愿意,又不想撕破脸皮,就找司天台监编出一个天候不吉的借口来,硬是拖了大半年,结果不了了之。自那之后郭贵妃就再没给过李素好脸子。
李素明白,自己是把郭家彻底得罪了,但他又能怎样呢?汉人官员们可以拉帮结派,而波斯人只能也只愿意依靠皇帝本人。如果连皇帝也靠不上了,那他们情愿利用手中的财富去投靠有能力颠覆这个王朝的人。所以李素其实并不畏惧郭家的势力,郭家唯一的希望就在三皇子李宥身上,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李宥要想当上太子,悬!
想到这里,波斯人混浊的灰绿色眼睛中便流淌出鄙夷的笑意。
进殿拜见陛下,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李素早做好思想准备了,反正自己的天象没看错,如果皇帝责难太切,大不了请求以身祭天。当今圣上虽然脾气大,终究还是一位明智之君,会讲道理的。
皇帝沉吟半晌,开口却让李素大吃一惊,“朕让你找的那把匕首,还没有下落吗?”
李素吓得都结巴了,“确、确实未曾找到什么线索……”
皇帝盯着他问:“就那么难吗?波斯人不是号称天下宝物尽收囊中吗?你到